仗剑情与法 从“心”治毒瘾 李章,福建省榕城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六大队大队长,1996年毕业后就投身司法行政戒毒工作。20年来,李章扎根基层一线,坚持暖心带警、贴心待人、用心做事,历任中队长、副大队长、教导员、大队长,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他先后被评为“厅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厅直机关优秀党支部书记”“省直机关优秀党支部书记”和“全省司法行政先进工作者”,2007年-2009年连续3年荣获“优秀公务员”(荣记三等功嘉奖1次),2012年、2015年、2016年都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真的能坚持关心我” 2016年初,戒毒所收治了60岁的吸毒人员王某。“很瘦、也矮。”李章形容王某给人的第一印象。拥有20年的吸毒史,又患有高血压,王某被视为大队的重点跟踪病号。这是他第六次进戒毒所,此前还有两次的监狱服刑经历。刚一进所,他就对李章说:“我前5趟来,都被加期过。”李章能从他的话里感觉到消极抵触的情绪。 戒毒所的宿舍区规定晾晒衣物的位置比较高,对王某来说有点困难,但他宁可违反规定挂在窗上,也不开口让人帮忙。“其实,他连购置基本生活用品都有点困难。”李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王某从没有亲属探望,没有亲情电话打来,也没有生活汇款,他不和其他教员交流,对所内制度更是不屑一顾。 “是个有困难的人。”李章觉得。之后,他召集了所里的民警和戒毒人员,公开表态,要求大家多关心帮助王某。几个月之后,王某觉得大队长是个“真的能坚持关心我的人”。他告诉李章:“很感谢大队。”那一刻,李章确信,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感就来源于所内戒毒人员的这种“回应”。“王某表现积极,这次入所不但没有加期,还可以减期提前离开戒毒所。”李章高兴地说。 “扶持着走下去才有信心” 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是戒毒所内民警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制度法条框架内管理,沿着人性情理脉络切诊。对戒毒人员的治疗帮扶工作交织着法与情的平衡,这种交织也延伸到对戒毒人员的家庭帮扶。 “没法活了,好几次想自杀。”这是2017年初省榕城司法强戒所收治的吸毒人员肖某的家属对他的倾诉。如果不是坚持参与到每一次探访日中,李章也不会了解这个母亲坎坷的人生。肖某原是服役士兵,2010年父亲突发重病后复员回家,不久后父亲、大哥相继离世,受到重大打击的肖某就此染上毒品。 “平常看他也很少说话,哪里知道还有这些苦?”李章似乎有着作为医者的悲悯之心,对所里每个戒毒人员背后的故事都报以最大尊重、平等对待。“这些戒毒人员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和病人。”他说。 李章一边鼓励肖某积极矫治,告诉他母亲的期待;另一边将肖某在所积极表现适时传达给他的母亲。2017年戒毒所“6·26”国际禁毒日活动上,肖某母亲在台上分享了自己和孩子的故事,回想往事,她仍止不住泪水。下台后,她告诉李章,本来她觉得把自己的事公之于众很难为情,甚至觉得“有点丢脸”。但是,她每次听到李章告诉她孩子在所里表现得好,心里就特别感激大家,觉得还有希望。 “里面生活方不方便?”“在里面的表现好不好?”“都是怎么考核他们的?”每个探访日见到家属,还没等对方开口,李章就能把对方想了解的问题说出来。他一直认为,对大部分戒毒人员来说,亲情是他们与戒毒所外的世界发生联系的重要线索。里外需要相互支持和鼓励,“应该扶持着走下去才有信心。” “警察的工作就是这样” 戒毒所里的每个戒毒人员背景情况不同,应对同一件事情往往有迥然不同的心理反应。用心并坚持地关心,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对于矫治工作有很大帮助。“平常我会教年轻民警,多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多从亲属那里了解成长背景,从同教那里听一些侧面评价。”他总结自己的工作方法,就是同理心看待、多观察验证。 强制隔离戒毒所和外界以围墙隔开,普通老百姓形容围墙内外为“两个天地”。对于“两个天地”之间的角色切换,李章觉得自己以警察身份出现得更多。“老实说,带家人看病都没有比带戒毒人员来得关心。”上班一定在岗,任务多的时候主动上岗;对于对家人陪伴的缺失,李章没有过多的描述,“警察的工作就是这样。” 善于观察,敏于领悟,是李章多年培养出的职业性格,这似乎也是他的人生智慧。与法治紧密相连的这份工作,能够令人萌生暖意的,还是这嵌于法理之中的烟火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