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恢复出院给王程毅(右二)等送上哈达表谢意 东南网12月29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能到昌都来工作,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事,更是我人生的一次历练。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救死扶伤就是我的责任所在,我也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工作。”当提起眼下的援藏工作时,整日忙碌在病房的福建援藏医生王程毅显得格外淡定自若。 王程毅是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医生。2016年7月,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全省第八批援藏干部队伍,在家人的支持理解下,他奔赴昌都藏医院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藏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远离亲人的情感孤寂,以及落后于内地的现代医学发展水平,却将满腔的情与爱播撒到昌都大地,用精湛的医术和执着的毅力解除了藏区百姓的病痛,书写了一首首妙手回春的无私援藏大爱。 零基础建设昌都藏医院儿科 儿科在昌都藏医院没有任何基础,初来乍到的王程毅肩负着建设医院的儿科科室、门诊、急诊的工作。 “没有基础不要紧,只要有心,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王程毅带领着一批年轻上进、朝气蓬勃的医务人员开始了一段攻坚克难旅程。为了建立规范化的儿科急诊-门诊-病房一系列流程,他白天带着“弟子”们坐诊、巡房、商讨治疗方案,晚上回到宿舍后,还要熬夜整理门诊病房规范化建议。 在他的努力下,短短一个月时间,昌都市藏医院已经初步建成儿内科,能够常规开放8-10张病床。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已提供门急诊咨询和治疗480余例患儿,收治儿科住院病人100余多,其中不乏疑难杂症、危重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症、重症肺炎、惊厥、脑出血、脑积水等。 除此之外,他肩负起了传道授业的重担。由于儿科里的医生都是藏医学院毕业,所掌握的医疗知识与当下先进的医疗理念落差很大。王程毅白天把大家召集在身边,通过一个个现实的病例言传身教,住院患儿查房过程中,及时传授儿科的理论、治疗方法,比如介绍儿童腰穿与成人的区别及注意事项、无菌观念,肺炎的诊断治疗等;晚上回到宿舍,将白天的病历搜集整理好,写出每个病例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做成小笔记,第二天带给大家,并通过微信群和全院业务学习开展小讲课,努力争取改“输血”为“造血”,通过半年多的言传身教,现在“王老师”的“弟子”们可以独立完成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儿童治愈出院王程毅(右一)露出开心的笑容
医术精湛 救死扶伤 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尽最大的能力诊治病患,如何克服较差的医疗条件拯救患儿生命,成为摆在王程毅前的一大难关。 今年8月16日上午10:00,王程毅正在儿科诊室为患儿诊断,实习医生小张推开了诊室的门。 “王医生,医院急诊室刚来了一位重症肺炎、胸腔积液的孩子,情况不是乐观,赶快去实施抢救。” 赶到医院抢救室后,只见一位数月大的女婴躺在病床上,呼吸急促费力,面色苍灰。“医生,我的孩子的胸部怎么越来越大了?你快救救她吧,她才7个月大啊。”一位满面愁容的母亲一见到王程毅就紧紧地抓住了他的手。 王程毅一边安慰,一边迅速的做起了检查,结果发现,女婴的血氧饱和度只有70%,急诊拍CT显示胸腔积液增多,出现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左肺被压缩至原来的三分之一。情况危急,焦急的家长又拒绝胸腔穿刺,王程毅小心谨慎的斟酌着治疗方案,经过数十个小时的抢救,患儿逐渐转危为安。 王程毅(右二)帮助身患高血压脑病的卓玛江巴措姆脱离危险期. 10月13日,因“急性肾小球肾炎”住院的10岁卓玛江巴措姆因天气骤冷,未及时添加衣服,感冒后突然昏迷,令值班的藏医慌了手脚。 闻讯赶到的王程毅一面迅速检查小卓玛情况,一面组织抢救。他发现病患血压是突然增高到180/130mmHg,伴随着意识模糊、昏迷,双眼凝视,流涎,口吐白沫,左侧肢体抽动,大小便失禁的情况。 在排除了脑出血后,经验丰富的王程毅判断是高血压脑病,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发病迅速,可因颅内压持续升高,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害或形成脑疝而死亡。没有中心氧气,就拖来制氧机予以吸氧气,辅以强心、利尿、扩血管、止惊... ...抢救从早上9:30一直持续到下午19:30,通过医护人员不眠不休的抢救,患儿血压下降至127/93 mmHg,心率呼吸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神志才开始转清,王程毅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宿舍休息。 卓玛的老奶奶看着“活”过来的小孙女,也高兴的对着援藏医生双手合十,嘴里不住地说着:“扎西德勒,扎西德勒……”。 有人说,在藏区工作,坏了身子,苦了家人,误了孩子。然而对于来自都市的王程毅医生来说,却用实际行动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一个个挑战,践行了作为一名医生,为患者着想,急患者所急的天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