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全国网络媒体贵州行> 走进贵阳 > 正文

全国网媒慢读灵秀花溪 花溪区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

2016-05-09 17:58:32  来源:西部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陈毅”这是矗立在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里的诗句。今天(5月8日)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就真切的感受到“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副精美绝伦的风景画,每一个场景都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抒情诗”的灵秀花溪。

2016年伊始,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中,花溪区榜上有名。

2月22日,元宵佳节,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率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深入花溪区天河潭景区、青岩古镇景区调研。陈敏尔指出,花溪区拥有天河潭、青岩古镇、孔学堂、湿地公园等众多景点,自然生态和人文内涵兼具,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要抢抓国家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与时俱进审视花溪的旅游资源价值,大手笔谋划、高水平建设,统筹分散景区和美丽乡村,精心打造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要顺应大众旅游时代大潮,注重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把花溪打造成为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助推全省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面对省委、省政府深切的期许,花溪区迅速行动,从机构搭建到规划设计,从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到自身机制创新,全区上下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在创建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在陈敏尔书记调研的第二天,花溪区就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领导要求,明确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要结合区情和分管工作,牢牢把握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要求,对部门进行指导,推动旅游发展,精心打造全省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要站在国际独具特色、国内独树一帜、省内独一无二的高度,整体设计谋划,做到高水平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起点发展、高水平服务,树立好花溪形象、花溪状态、花溪速度,奋力创建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

3月16日,贵阳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暨花溪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动员大会召开。在深刻精准领会省委、省政府要求后,贵阳将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支持花溪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这更为花溪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的创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增强了花溪发展旅游的信心和决心。

花溪区将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创建作为撬动旅游资源活力的有力杠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按照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理念,抓好顶层设计,组织编制《花溪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相关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通过高水平规划建设,努力构建大景区。花溪区委、区政府宏观把控,将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内涵有机统一起来,科学布局“一核四带六线”,以天河潭、湿地公园(孔学堂)、青岩古镇、大学城、花溪公园及周边民族村寨为重点,将花溪主城区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的核心景区。同时,根据不同地域特色,建设北部生态湿地旅游带、南部山地民俗旅游带、西部农旅休闲旅游带和东部工业文化旅游带,着力打造精品景区旅游线、生态湿地旅游线、山地民俗旅游线、人文景观旅游线、农旅休闲旅游线和工业文化旅游线。实现处处皆景,随处可游。树立开放、共建、共享理念,积极打造市民与游客共享的城市空间,发展旅游共享经济,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进行整体设计,丰富完善旅游产业链条,着力构建全域“旅游+”体系,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元新兴业态相融相盛的新格局。围绕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优化旅游配套,提高游客满意度,努力实现打造全国、全省旅游目的地、集散地的目标。

在此过程中,花溪区进一步改革创新工作机制,积极筹备、组建贵阳市花溪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组建花溪旅游法庭、花溪旅游警察大队、花溪旅游市场监管分局;4月28日,贵阳市首家旅游法庭--青岩古镇景区旅游法庭在青岩正式挂牌。同时,花溪区还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旅游数据中心建设,以大数据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建设旅游监管运营指挥平台,积极探索大数据在旅游方面的应用;加大青岩古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攻坚力度,加快实施花溪公园、天河潭景区提升改造项目,一系列大手笔的建设,开启了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的新时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