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安监人怎么做
2016-03-15 09:08:17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责任编辑:郑皓 我来说两句 |
今年两会,我们安监人最关注安全生产方面的内容,特别对主体责任落实、供给侧改革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倍加留心。周日,笔者又对李克强总理近2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进行了精读。笔者初步统计了一下,整个《政府工作报告》有十分之一的篇幅是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此,我们不能不去研究、深思。细细看来,总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讲的九个方面几乎处处与我们安监有关联。 记得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前,不管是一票否决,还是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安全生产已是每一个单位、每一级政府的“定海神针”,谁失去它都将万劫不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的问题,站在安全生产的角度,安监人、安监部门责无旁贷。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的描述:“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笔者以为围绕上述内容,对照我们安监部门的职责,在借给侧改革中,无论是当前还是长期,安监人、安监部门都应自觉执行带头发挥重要作用。 在“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中,安监部门、安监人也一样要“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 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展证照分离试点”。安监部门更应“全面公布责任清单,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在“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上。安监部门、安监人也应该“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在“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上。安监部门要积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深化科技兴安,大力开展管理、责任体系创新改革。 在“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上。安监部门应该重点运用安全监管执法手段,严格对标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推进过剩产能退出。协助政府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在“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上。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提升消费品安全品质;二是促进制造业安全升级;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安全发展,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业安全精细化水平。 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像小康社会不能缺少安全一样,少不了我们安全监管部门、安监人的参与。首先,安监人带头全面夯实安监部门内部各层级安全管理责任。要按照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原则,健全落实部门、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和每个岗位、每个人。 其次,要开展常态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要在科技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步提高的同时,把监管执法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运用更加规范的制度实现闭环管理。 再次,要进一步强化对高危行业生产现场安全管控力度。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科学完善的设施设备操作规程,并在企业一线车间、岗位公示,提醒一线员工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杜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 三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必须严格督促检查企业执行相关规定,按照实际需要,足额提取和规范使用安全费用。要在设备设施、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安全科技等方面加大投入比例,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推广,加快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换代升级,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促使企业达到本质安全。同时,还要提高企业应急处置能力。要有科学完备、适应本企业实际的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和应急器材设备,确保应急通道畅通。要加强全面培训和应急演练,检验各类预案的可操作性、队伍人员结构的合理性、装备物资配备使用的可靠性,确保最后一道防线不失守。 笔者通过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加深了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与认知,草拟此文意在抛砖引玉,以上表述难免错漏,敬请阅者批评指正,笔者真的希望这次供给侧改革能使信息化、标准化、网格化建设能为依法治安、科技强安带来新天地,希望能借助“互联网+”思维,使供给侧改革和安全生产齐头并进,互相交融、互为共享。在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安监部门、安监人要趋利避害、敢为人先! (代兵)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