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专题>2015全国网媒健康贵州行>媒体聚焦> 正文

聚焦电商产业创新发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经验交流会在贵阳举行

2015-08-21 19:38:31赵曌来源:多彩贵州网责任编辑:李霖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经验交流会现场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赵曌)在网络化的时代能否从区域的角度推行电子商务?城市电子商务如何实现创新发展?9月4日下午,在贵阳举行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经验交流会上,来自全国12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代表齐聚一堂,交流经验、总结问题,分享各自推动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锦囊妙计”。

据了解,自2009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在深圳启动了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之后分两批共组织53个城市,共同推动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五年来,53个示范城市的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积累了丰富的创建经验,为当下全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样板。

政策“红利”为电子商务“松绑”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制的保障。作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之一的深圳,率先在制度建设上“试水”,完善电子商务政策环境,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清除“后顾之忧”。

早在2009年,深圳便将互联网(电子商务)列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深圳市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3)》、《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专项扶持政策。同年,深圳设立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亿元,重点扶持电子商务产业。

2010年至今,全市推行多个类别的资金扶持,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扩大规模、应用示范、园区建设、品牌推广到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达1000多个,总资助资金超过10亿元。

扶持政策释放的巨大“红利”,对促进电子商务企业的成长起到了极大的信心引导作用。五年来,深圳市电子商务交易额一直保持50%以上增速。2013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9510亿元,2015年有望超过12000亿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深圳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发改委代表参加了交流会

新技术融合为电子商务“撑腰”

“技术”、“创新”——这是北京推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关键词。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云产业园”和“移动硅谷物联网产业联盟”,聚集了网通宽带、北京电信数据中心、KDDI数据中心、百度云计算中心等知名云计算企业,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服务。

凭借强大的高新技术“后盾”,北京市积极支持企业开展以新技术为依托、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目前,京东商城、当当网、小米手机官网、凡客诚品、库巴网等主要电子商务企业均已开发了移动客户端。技术融合成为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支撑体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在北京市下步的规划中,同样强调大力发展基于新技术和新终端产品的电子商务服务,加快培育移动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和信息增值服务等电子商务新模式。并部署深化产学研合作,在电子商务关键环节布局一批国家或市级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电子商务技术创新。

抱团集聚为电子商务“造势”

在各个示范城市的交流发言中,代表们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关键词——集聚。在产业化的进程当中,打造产业集聚的“圈子”成为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壮大的有效路径。

在苏州,全市就规划、建设了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园,目前正在建设培育的电商园就超过了20家。苏州金枫电商园、苏州科技园、苏州网商园、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常熟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正加快建设。

通过引导电商企业朝着品牌化提升、规模化扩张的方向发展,苏州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吸引了唯品会、亚马逊、中粮我买网、京东商城、苏宁云商等众多电商巨头、知名企业区域总部落户。常熟服装城还与中国电信、阿里巴巴等合作搭建“中国(常熟)服装城电子商务平台”,苏州蠡口家具城和淘宝网合作运营“华东家具产地——苏州馆”。

随着电商企业的加速集聚,以同程网、绸都网、模具网、婚纱网、龙媒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异军突起。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苏州全市前20家平台类电商企业实现交易额1263亿元,电子商务行业平台迅速崛起。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