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3日,毛泽东为《新华日报》的题词
翻开泛黄的旧报纸,1945年9月3日的重庆,纪念抗战胜利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电力公司拉响解除警报长音,轮船汽笛长鸣达10余分钟;军舰上,101响礼炮响彻云霄;彩灯高挂,锣鼓喧天;数万人自发参加声势浩大的庆祝胜利大游行……人们的喜悦写在脸上,挂在心头。
关于抗日战争,我们习惯了纪念苦难,铭记国耻,不忘那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艰难岁月。但不容抹去的是,在那浴血奋战的8年过后,中国人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结束了百年的国耻。正是胜利,让中国人有了站起来的基础。
如今,70年过去,这一非凡的日子依旧让国人心情激荡。
从去年9月3日起,中国以法定纪念日的名义,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
1 历史渊源
这一天,中国始终在纪念
去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但这一天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却由来已久。
1945年9月3日,那是日本在投降协议书上签字后的第二天,全国各地放假三天以示庆祝,当时的报纸《国民公报》这样记录当时的场面——
“远远的是军乐队奏着‘联合国歌’,渐渐地出现了胜利大游行的队伍,像一道洪流,在人造的两岸缓缓流过。于是我们看见两瓶杜松子酒,看见五丈来长的游龙,数不清的同业公会,雄纠纠的武装队伍。在这里面,服装整洁的海军,最受欢迎,流浪人多年没有看见海,现在又引起他们对海洋的憧憬……”
那时正在重庆参加会谈的毛泽东,专门为《新华日报》题词:“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我国八个民主党派之一的“九三学社”,就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日,在这一天由“民主科学座谈会”更名而来。一年之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以决议的形式,正式确定每年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49年12月23日,新中国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但之后颁布的《政务院规定九月三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通告》中,却提出了更改为9月3日的理由——“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修订,延续了将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做法。
2014年,我国首次以最高立法机关表决的形式,确立了抗战胜利纪念日,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做法将纪念日的安排从行政规定上升为国家意志,在法理层面更加权威,也更体现制度化。
除了确定纪念日外,中国还多次在9月3日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1995年与2005年的这一天,因为恰逢50周年和60周年,庆祝活动均在天安门广场及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都是回顾历史、纪念抗战的日子,9月3日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为什么抗战胜利纪念日不是8月15日,日本不是这一天宣布投降吗?”,这些网友们曾经提出的许多疑惑,在这里都被一一解开。
今年8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9月3日中国将迎来抗战胜利69周年。届时,中国政府将举办纪念活动。
2 展现自信
抗日战争≠国耻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有爱国主义教育,有革命传统教育,有国耻教育,应该再加上一点,就是胜利教育。”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原馆长王新华多次公开表示,“抗日战争≠国耻”。
在王新华看来,国人一提起抗日,总会想起“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国难当头的日子,想起日寇铁蹄的蹂躏以及国家和人民的苦难。“但是,胜利的日子一定要大张旗鼓地庆祝。牺牲了多少人,发生了多少惨案可不是战争胜利的标志。”
“中华民族过去被人形容成一头睡狮,就是在抗日战争当中醒过来的。抗日战争的成果至今我们还在享受着。抗战胜利日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光辉的日子,我们应该很好地去纪念它、去庆祝它。”王新华表示。
在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里,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为此做了解释。
“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些话语,明确地表达了我们所纪念的,是一场胜利。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则是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的重要目的,这一点也颇具现实意义。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王泰平表达了对抗战突出“胜利”纪念的看法。“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从衰败走向兴盛的起点,这告诉我们只要团结一心,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当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经历20世纪以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前行,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前途光明,但也有不少困难。而对于胜利的回顾能够帮助我们寻找前进的信心和动力。”王泰平如是说。
对胜利的纪念,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巍看来,也是符合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恰当做法。他告诉本报记者,过去,国人对近代史的记忆总是苦大仇深,难免有自卑情绪;而现在中国人需要更加开放、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国民。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开放,国民心态一定程度上也需要跟着转变。”李巍表示,对胜利的纪念就是要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扫去过去苦难和落后带来的阴霾,塑造昂扬的姿态和奋发向上的面貌。
3 世界瞩目
中国不再是“被遗忘的盟友”
在一本名为《中国,被遗忘的盟友》的书中,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认为,长期以来,西方人眼中的“二战”,始终是一场美英苏领衔的抗击法西斯的战争,但亚洲战场上中国对日本的阻击、牵制,以及因此而付出的重大牺牲,却因种种原因被西方人遗忘。
在书中,米特呼吁,西方应当重新记起中国这个“被遗忘的盟友”。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也以胜利者的身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活动中。
胜利纪念日应该如何庆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已有的经验来看,各国的胜利纪念日通常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从政府到人民都积极参与其中,形式宏大而壮观。
在英国,王室与内阁成员会共同出席纪念活动,检阅皇家骑兵卫队。在60周年纪念时,更是于白金汉宫安排午宴盛情款待二战老兵,并用老式飞机表演,空投100万朵鲜花,场面盛大而感人。
在美国,民众会在当天自发来到纽约时代广场,集体上演表达激情与兴奋的“胜利日之吻”,还在今年专门揭幕了“胜利之吻”的雕塑,以纪念1945年胜利日时,水兵与女护士的那一幕经典的“世纪之吻”。
在法国,胜利日当天会在凯旋门和香榭丽舍大街举行盛大的阅兵式,由总统在骑兵和摩托车共和国卫队的环绕下亲自检阅,场面十分隆重。
相比于其他国家,俄罗斯对胜利日的庆祝更为宏大。被称为卫国战争纪念日的5月9日,是全俄罗斯所有节日中最重要的日子。
“从5月1日开始,全国会持续休假10多天以庆祝二战胜利,而5月9日则是庆典集中的最高潮部分,可以说是超级大庆典。”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学者、莫斯科大学政治学博士郑润宇曾亲眼见过俄罗斯在那一天庆祝的盛大场面。
据郑润宇描述,纪念日当天,所有城市都在中心广场举行庆祝活动,幸存的二战老兵更是盛装打扮,挂满象征胜利和荣誉的勋章出席活动。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盛大的阅兵式上,场面高亢激昂。尽管人们也会表达对战争中苦难和牺牲的难过与哀伤,但主旋律还是自豪与喜悦。“旗海飞扬的街道上,有人载歌载舞,有人在露天酒吧开怀畅饮。而晚上更是烟花璀璨,火树银花。”
这些国家的纪念活动不但面向国内,也广泛邀请各国人士,彰显国际意义。例如,法国在诺曼底战役登陆60周年和70周年的庆典上均邀请多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而俄罗斯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和60周年时,我国时任国家领导人也曾参加。
去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两国元首一致决定,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俄要共同举行庆祝和纪念活动。中俄两国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
“胜利日的庆祝不只可以提升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也向世界表明,本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过重大贡献。”李巍认为,在欧美学术界和公众认知中,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这种情形下更需要庆祝胜利。“与本国单独庆祝相比,跟国际社会一道合作举办活动更能引起世界的共鸣。”(刘少华 柴逸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