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 正文

叶寒辉:“防艾”20年,铸就医者仁心

2015-02-12 14:59:4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叶寒辉在门诊询问病人近况。

东南网2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文/图)“艾滋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医生,我必须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爱和耐心。”叶寒辉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作为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组成员、省艾滋病防治专家组成员,他已从事传染病诊疗工作28年、艾滋病诊疗20年。在防治艾滋病的征程中,他是一名勇士,更是一位天使。

投身“防艾”,用勇气诠释职业精神

与普通病区人来人往不同,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一隅,第八病区就像一个“生命禁区”。这里收治的都是处于发病期的艾滋病人,病人和家属看到陌生人,总是警觉地躲闪开。叶寒辉带着医护人员镇定自若地巡视病房,每到一张病床前,他总是关切地询问:“今天感觉怎么样?”

28年前,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叶寒辉就参与了福建首例艾滋病患者的救治。那时,就连普通医护人员都对艾滋病恐惧害怕。1993年,叶寒辉正式从事艾滋病防治,成为全国最早从事艾滋病防治的专家之一。“传染病的种类随着时代变迁已发生变化,早期的霍乱、伤寒、白喉这些病种几乎销声匿迹,艾滋病作为常见传染病,需要有人来做工作。”在那个“谈艾色变”的年代,叶寒辉顶住了世俗的压力,用勇气诠释着职业精神。

除了病区,叶寒辉还在门诊接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做好随访、督导和体检复查等工作,“我们是全省最大的免费药物发放点,服务的病人数达到500人”。

叶寒辉表示,随着艾滋病防治的逐步规范、研究的逐步深入,我省目前已有一套完整的医疗体系,经济困难的艾滋病人可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

从专业角度来看,艾滋病的治疗研究在不断进步。叶寒辉说,从他接触第一个艾滋病人算起,已累计治疗住院艾滋病患者4000人次。虽然现在艾滋病还无法完全治愈,但是通过规范、及时治疗,病人可以获得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

作为参与制定多种权威的艾滋病诊疗指南、参与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的专家,叶寒辉认为,社会对于艾滋病的认识还需要修正。“传染科医生如果没有‘抗艾’的经历,职业生涯不算完整。艾滋病防治跨越多学科,而且许多经验可以反哺肝炎的防治,因此对于专业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治疗之外,帮助重建生活的信心

“与身体上的痛苦相比,心理上的恐惧和绝望才是这一群体最大的障碍。”叶寒辉在艾滋病人的心理建设方面花了许多精力。

“他们的生活与病情没法截然分开,了解他们的生活困惑并加强开导,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叶寒辉收治跟踪的病人中,小君的经历颇为特殊。3岁时发现一家三口全部感染,母亲发病去世,亲朋好友都断绝了来往。经济压力之下,父亲几乎崩溃,想带着孩子轻生。叶寒辉知道后,发动科室员工捐款。他告诉小君父亲:“既然得病了,就要勇敢承担面对,所有的困难我们都会尽力帮助你解决。”除了给孩子免费治疗外,叶寒辉还时时关心他们,帮助重建生活的信心。如今,父女两人重归平静的生活,父亲赚钱养家,孩子正常入学,病情稳定。

发病期的艾滋病人面对的是漫长康复期,情绪难免起伏。“反复的病情,焦虑的心态,随时可能击垮他们。”陪伴聊天,心理抚慰,是常规的治疗手段之外,医护人员必须做的事情。

一些艾滋病人是吸毒者,毒瘾发作或疼痛剧烈时,病房里险象环生。“他们提出各种无理要求,达不到目的,有拿刀相逼的,还有拿针筒威胁的……”护士长何秀萍说,每到此时,叶寒辉总是挺身而出,耐心沟通,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机。

“我们得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解释沟通,才能保护他们脆弱的内心,缓解压力。”叶寒辉说。

多年来,叶寒辉为弃婴买过尿布、奶粉,为“三无”人员资助过回家的路费。他的手机24小时开通。即便遭受了具有攻击性病人的身体伤害,他也依然无悔选择这份职业。他还建立了艾滋病志愿者队伍,参与艾滋病科普工作。

他说:“艾滋病患者太特殊,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应努力为他们创造宽容友好的社会氛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