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承前启后的闽学宗师豫章先生
2014-08-12 17:15:46 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蔡丽洁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政治主张方面,先生的论着比较自觉地反映和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从而使闽学更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先生的主要活动年代在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金人入侵,他经历了靖康之难和宋廷南迁的历史巨变。这是一个需要进行历史性反思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重新建立国家意识形态的时代。先生较之恩师杨时门下千余名学生高明之处,在于他明确地认识了当时的时代特点。他从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出发去理解、接受和消化洛学,就是说,他把闽学建立在时代需要的基础上。他继承发展二程提倡的“圣人之道”,建立了早期闽学中以抨击封建政治弊端和维护封建纲常名教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体系。他认为“士之立朝要以正直忠厚为本”,修身治国之道应以正直忠厚为根源。“君子在朝则天下必治,盖君子进则常有乱世之言,使人主多忧而善心生,故天下所以必治;小人在朝则天下乱,盖小人进则常有治世之言,使人主多乐而怠心生,故天下必乱。”(《罗豫章集》议论要语)。靖康元年(1126年),他写成《圣宋遵尧录》8卷。此书主要记载宋开国至宣和末(1125年)“圣君贤臣”的活动,参夹与“释言”,借以阐明道义,或进行讽谏,充分表现罗从彦心忧家国君臣的意识。《遵尧录》认为,君王须正心养身、须诚意纳谏、应讲究用人之道,应树立民为邦本之仁心。这些言论都是历史的反思,是先生“效法先王,正纲纪以挽颓势”的重要表达。 在道德观方面,先生接受了洛学重道理教化的观点。他针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严重状况,着重强调在上位者进行道德修养和严格要求自己的必要性。他极力推崇爱君、爱国、爱民的“三爱”教化道德观:“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或朝廷不务教化,而责士人之廉耻;士人不尚廉耻,而望风俗之美,其可得乎?”他又把仁义礼智作为道德规范:“仁义礼智,所以为立身之本,而缺一不可。故孟子以恻隐之心为仁之端,而无恻隐之心则非人;以羞恶之心为义之端,而无羞恶之心则非人;以辞让之心为礼之端,而无辞让之心则非人;以是非之心为智之端,而无是非之心则非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