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七条线大木偶戏相比,布袋戏就小多了,但艺术却更高更精。虽说这两种戏都是民间剧种,全都是依靠艺人的手来操作,但木偶戏有七条线帮助提携,而布袋戏仅是用双手十指的活动;木偶戏可以有多“人”参与演出,而布袋戏只有靠一“人”摆弄……
过去,霞浦城乡每逢农闲、民俗节日,常常都有布袋戏师傅不请自来。这戏一来,群众非常喜欢,都会自聚观看。
还记得小时候,我与朋友一起观看过一次布袋戏的情景。
说是戏场,那只是借主人家的一个厅堂;说是戏台,那只是一个小小的木箱窗口。师傅打开箱子,箱子里满是各式各样的人物布套和几个简单的小锣小鼓铜钹什么的。演出前,师傅要先安装戏台,戏台很简单,瞬间就能安好。师傅先是自己在安好的窗口似的戏台上伸伸头,然后再走下来瞧瞧,看看是否安得妥当。最后,用一条布遮住戏台,留个帘子小口。戏台原本就小,却还要在那里拦一条围布。然而,许多戏里的秘密,就是在这被遮拦的围布里衍生出来。
不一会,看戏的村民就陆陆续续的来了。时不时,有人带着浓厚的本地口音,哼起戏曲腔调,调子虽不正,但手指撮得很投入;也有人吹起口哨,伴着手舞。坐在台下的年轻男女趁戏还未演,还会打情骂俏一阵;幼孩不懂事,嘴里吃个不停;老人特悠闲,一边磕瓜子,一边耐心的等待着那个披着帘子小窗口里,戏的开场……
即便是小戏台,台下的生意也照样很火。生意人摆炉起火,扇风生烟;摆糕排饼,不停的招卖……排东西的生意架子总爱往人群里挪。人越多,他们叫卖得越火。但戏一开场,一切就静了下来。
我们进场不久,师傅在锣鼓的敲响声中,从台上的一个边角小门,推出一个小人来。这小人是师傅手指上套着的布袋。小人演的,大概是一家旅店的店小二,很滑稽,在独自念说了一阵之后,顺口唱了起来:
我店不比别人店,
新床新被新草垫。
人客你若来住店,
保你一夜爽过仙……
然后,小二歪下头,一溜烟进去了;接着,台上又走上来一个人,武侠似的,发着粗壮的声音,挥刀耍剑,气势汹汹……
小小戏台却是布袋小人的大世界。“才子”“佳人”,走两步退一步,就越过了千山万水;“将军”“武士”,甩一鞭,划一刀,便甩出冲天气力……戏的情节多半是:主人公原本都是好人,后来落难了,几经遭折得救后,又出人头地了。这种戏,民间把它称作“好戏”,是人们最爱看的。要是看到哪一部戏里好人没有好报,行善没有善的结局,许多人回家后,就会整夜整夜的翻来复去想不通,睡不着。
好奇的我们,溜到戏台的幕后,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
原来,布袋小人的声音全是由幕后师傅一人发出的。师傅好厉害,一会做男声,一会做女声;一会儿念说,一会儿唱曲;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师傅的双手很灵敏,一眨眼,就能换上几套布袋衣裤;一换指,就能演出各种花样的姿势来……师傅一边操纵布袋,一边击鼓鸣金;各类人物不同的腔调念唱,师傅全都能模仿。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霞浦“福宁城隍庙”旁的张家里,也有个布袋戏艺人,很出名,叫陈日生,人称“马生伯”,演得一手好戏。
马生伯的戏台时常是搭在路边的四方桌上,四周用蓝布围起来,露出个花格子屏风。马生伯坐在帐围内的木箱上,头部正好隐藏在花格子的屏风后。他只用手掌,握着布袋人,认真准备着,将布袋人从屏风两边推出。演出时,马生伯一手摆弄布袋演员,一手同时敲击小锣、小鼓、云板、铜钹等;一脚打大锣,一脚踢台桌,按照节拍配合戏台上布袋演员的动作,一切都是那样的整齐,那样的均匀。马生伯会说霞浦本地话,也会说浙江平阳话,还会说畲族话,这对他在霞浦当地四方演出很有利。马生伯声音很好,说唱的腔调很能吸引观众。他曾演过的《白蛇传》《水游传》《三国演义》《荆钗记》《八美图》《紫金扇》等,至今,许多老人还记忆犹新。
后来很长时间,全县都不见有布袋戏。
多年后,在霞浦农村,偶尔又重见布袋戏。但现在的人们,已是重新感觉到了布袋戏的珍贵,认识到了布袋戏的价值。
那是一种原汁原味的东西。霞浦布袋戏富有浓厚的霞浦本地特色,说霞浦地域的方言,唱霞浦腔调的歌曲。艺人们把本地民间流传的故事、小说,编成了通俗易懂的说霞浦地域方言的剧情,搬上小小的窗口舞台,使观众拥而观光。
那是一门精湛绝伦的艺术。霞浦布袋戏的技艺,令人赞叹不已。“十指一台戏”,艺人就凭一双十个指头,摆弄着各式各样的布袋人。艺人的两只手十个指头,特别是大拇指和食指,十分灵活,还配之以脚、口、身。两只脚,一直坚持有节奏的踩着锣鼓等五六样乐器,集吹、拉、弹、唱表演于一身。最多时,艺人能手托十个布袋人同台表演。艺人手指上的精湛技艺,让死板的布袋演员赋予了情感和生命。
那是一个人世间最精简的“戏班”。霞浦布袋戏的“戏班”很简陋,一台戏就一个艺人,所有的“行头”,就只是一两个箱子,所有乐器、布袋等,只要一两个箱子就全部装下。艺人仅凭一根扁担,就挑起了一个“戏班”。
最叫人赞佩的是艺人那一副奇妙无比的嗓子。霞浦布袋戏艺人的语言和声音最是神奇,艺人能跟随布袋戏里的剧情变化,恰如其分地运用口语化的当地方言,随口编出韵律很强的诗一般的台词。道白从口中顺畅吐露,唱曲也能从嘴里婉转流溢,各种声音皆模拟得惟妙惟肖。刘备的哭泣声,关公的耍刀声,张飞的吼唤声,诸葛的摇扇声……都能在霎时间发出;一会是真声,一会是假声;忽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出奇的静;忽而是鼓角齐鸣,一团震天的杀声,热闹而不嘈杂。古往今来人世间的一幕幕悲欢离合,都能由一人的嘴里,生动形象地在这个奇妙的小戏台上再现出来……
“窗前可演天下事,箱中能容世上人”是霞浦人夸布袋戏的“戏班”“行头”和艺人的技艺;“千斤道白四两曲”, 是霞浦人赞叹了布袋戏艺人的声音。有人还作了一首通俗的诗,十分形象的概括了霞浦布袋戏:
立卧坐跑两手舞,
喜怒哀乐一腔成。
一口说尽千古事,
十指摇出万班人。
据说,宋时布袋戏进了霞浦,明时发展到最兴盛,后来又几经风风雨雨。而如今,喜逢盛世,霞浦布袋戏又还于它本有的珍贵价值,被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来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一些民间老艺人对原戏台装饰作了改进,演出的剧目内容也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充实,政府亦投入大量资金加以宣传、保护和抢救,使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在霞浦大地上落地生根,代代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