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纪实文学]厦门,有个畲村

2014-07-25 09:02:48 蔡天敏 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陈晓青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正如吴楚椿在《富民考》中所载:“顺治间,迁琼海之民于浙闽畲民,而处郡十县尤多,在青田者分钟、雷、蓝、盆、娄五姓,力耕作苦,或扛抬山舆,识字者绝少,土民以异类目之,彼亦不能与较。我国休养生息,人文蔚起,畲民有读书者,入衙门充书吏,未敢考试,间出应试,土人辄攻之,曰‘盘瓠遗种’云云”。

又据《重纂福建通志》所载:嘉庆七年(1802年),福建福鼎县童生钟良弼赴福宁府考秀才,县书王万年串通生监,污指畲民为“犬养”(犹闽南语骂人的话:狗生的)和“贱民”,将钟良弼赶出考场。此事激起闽东、浙南畲民的公愤,在族众的资助下,钟良弼从县至省反复程控,最终由福建巡抚李殿图审理,才获胜诉并考中第20名秀才。此事令畲民欢欣鼓舞,并编成脍炙人口的长篇山歌《钟良弼》,传唱于闽浙山区。畲民们对此山歌百唱不烦,百听不厌,体现了他们对封建大汉族主义者的不满和渴望分享文化教育资源的诉求。

在钟良弼事件的鼓舞下,嘉庆八年浙江青田畲民钟正芳代表畲民呈文浙江省府,要求科举考试,得到巡抚阮文达的同情,阮文达会同浙江学使文宁一起联名奏请朝廷,畲民最终获准参加科举考试。

综上所述,畬家儿女一路走来,备尝艰辛;但他们百折不挠,以超人的毅力,傲立于众民族之林而毫无愧色!

厦门钟宅畲族的源流嬗变与今貌

钟宅,厦门钟宅畲族社区(原钟宅畲族村)位于厦门市禾山街道,是岛内惟一的少数民族村。该社区东北两面临海,西与原县后村接壤,面积3.5平方公里,分为9个村民小组,聚居着3000多名畲民。

据载,厦门钟氏先祖原居于河南省许州颍川郡朱昌县安邑乡,后迁徙至福建海澄县屿上村居住,于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移居钟宅社,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因畲族在其历史发展和民族形成过程中,同蛮、越、闽、夷、汉等各族群彼此互动、混化、交融,因此其族源众说纷纭,有“外来说”(来源长沙武陵蛮)、 “土著说”(源于周代闽人)、“越族后裔说”、“东夷后裔说”和“河南夷的一支”等多种说法。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畲族文学艺术十分丰富,其中又以山歌为盛。他们现在以社区里的学校为平台,建设了畲族文化长廊,以图画、教学等多种方式传播畲族文化。

辞旧迎新的日子,总是民俗活动最频繁的时候。佳节到来之时,满街的彩带烘托了一种节庆的氛围。对钟宅民俗文化研究颇深并著有《大厝·钟宅》一书的强涛先生认为,畲族是一个很重视节俗的少数民族,古时他们从山里来到沿海,因而他们的节俗已经很厦门化,与汉族节俗 互有交融了。现在年节又到了,庆年节、“吃祖墓”等习俗,使这个古村充满了喜庆氛围,洋溢着盎然的生机。

民俗文化蕴涵着民族古老信仰。在春节、春祭等民俗活动中,钟宅人至今仍然在演绎着本族特色的习俗。但也有一些民俗融入闽南当地的民俗,比如对神明的信仰, 包括正月初九“拜天公”等。如今村口的街上,一些节庆的食品也纷纷上场了,红龟、炸枣、发糕……直引诱得人们垂涎三尺。

在钟宅村的东北处,有一座宗祠,站在宗祠前面的大广场望去,前面就是五缘湾海域了。这里原来是滩涂,是钟宅人讨海生活的地方,但是刚好有一条海沟,横亘而过,而竖着许多牡蛎石桩的滩涂在海沟的另一边,这使得钟宅人的讨海生活变得更加的艰辛。一个钟姓老人回忆说,牡蛎丰产的时候往往正值寒冬,但收牡蛎要 过海沟,所以那时都要脱掉外衣,光着膀子,有的人甚至连裤衩都不穿,背着背篓,握着叉子,趟过海沟,去采收牡蛎。为什么要脱掉衣服呢?因为过海沟时全身都湿了,过了沟再穿上。如果不脱过海沟,衣服湿了就容易冻坏身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讨海生活里,钟宅人为自己带来丰硕的劳动所得以外,也练就了自己坚韧而刚毅的性格。站在宗祠的广场上环顾着这个村落,大家看到了勤奋而坚韧的钟宅人用种田、养殖、捕捞牡蛎所得,倚着山势,逐渐修造起座座红砖大厝、红砖楼以 及气派的庙宇等百年建筑,就连钟氏宗祠也显得比一般的宗祠大气派。古村里现存的古建筑都带有飞檐、斗拱,配有砖雕、石雕、木雕的饰品,表达畲族人对生活环 境的重视。这些建筑虽然在岁月的催促下渐渐老去,但是我们仍能感受到畲族人当时创造的辉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