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散文]古镇长卷皆画意

2014-07-25 08:52:40  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陈晓青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沿着曾被学子步履打磨锃亮的鹅卵石小径,缓缓地走进有些残旧的和平书院。细碎的阳光在品字形的青砖大门上,留下岁月打磨的沧桑,时光深处,千余年的历史,仿佛还留有学子的匆匆身影。我的目光就这样,一下穿越时光,恍惚来到古时,在这里也做了一回布衣孺子。

古朴苍老的和平书院,如今仍然伫立于古镇之西的深巷间,只是少了琅琅书声而显得有些落寞,但古镇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种文化融合而形成的独特习俗,让我们至今依稀还能从中看到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积淀的精华。当我们流连其中时,才会发现,历史离我们那么远,又那么近。一个书院又岂能看尽天下尘世、洗却人间沧桑?仅一个姿势,滚滚东流水浪花淘尽没有半点踪迹,少年渴求的功名利禄都在云烟里随风飘散。

走进和平书院,那质朴无华的装饰,依稀醇厚的乡土气息,伴随着泥土的芬芳和野花的清香。粗旷朴实而又婉约蔓妙的线条,是岁月精心涂抹的沉酣着生命希求的明媚,更是现实与梦幻相互盅惑撩拔而出的世外桃源。

走进和平书院,你可以将心灵沉静下来。或沉浸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伴着书香轻盈地呼吸;或沉醉于书能香我的意境里,倚枕着门外的青山绿野氤氲的凉意。时空就这样拉近了,将古朴之风装满镜头并溶入旧时的背影。

千百年来,许多人从这里走出去,多年以后再从他乡异地回来。于是,我看到了他们留在古镇上的一些深宅旧院。时光带来了尘埃,风霜带来了旧迹,在那些曾经耀人眼目的建筑物上面,彩画被柴烟熏成了漆黑一片,我只能不断地贴近,再贴近,用心地去铭记那些潜藏在门上、窗子上、柱子上、房梁上的精美雕刻。只能不断地把椅子不断地挪向一个个讲述者,倾听他们回忆古镇上的某个曾经显赫四方的人,用诗词歌赋或者刀光剑影为古镇留下浓浓淡淡的典故和传说。许多年以前,他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他们却始终没有走远。

在岁月轮回里的回眸

提到古镇的历史,就不能不说另一个家族的兴衰。在闽北大山深处的一个叫做坎下村前山坪的偏远村子,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沉淀了太多厚重的文化和历史。上官家族,一个群体性人才辈出的家族,是中国几个朝代的显赫家族,也是代表和平古镇一段辉煌的历史的名门旺族。它不仅是传说更是一部历史的活化石,这里至今还有保存完好的上官家庙、惠安祠堂、宋正奉紫金大夫上官凝神道碑、北胜寺等等,无论是只剩下传说的遗址还是完好的古迹,无一不在向我们叙说一部具有神话般传奇的辉煌历史。这一家族以耕读传家,重教、重学,整整二百四十年,跨越两宋,整个家族在历史上出进士六十多人。最鼎盛时期,同朝为官达七十多人,同科两进士、三进士甚至四进士。“宴罢宫花满壁,朝回牙笏盈床”那是何等的辉煌。至今,伫立在村口两棵古松依然苍翠欲滴,还在目送或迎接远游归来的游子。

据史书记载,从宋代到清代,和平的驿道上走出过两个宰相、七个兵部尚书、两百多名进士,贤才辈出的和平曾一度享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盛况。宋儒杨时幼年在这里启蒙,理学宗师朱熹多次来此讲学,中原正统的儒家思想通过书院在闽北大地广为传播,而和平古镇成为当时闽北效率最高的官员“孵化器”,向中原京师输送了无数名仕大儒……

可以想象:古驿道上那“嘚嘚”而来的报捷快马,牌坊下那“噼啪”炸响的震天爆竹,庭院里那“恭喜恭喜”的往来人声是何等的荣耀与辉煌;一个古镇科科庆贺,一个家族代代喜报,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这份文化传承足以让后人骄傲,也足以让后人汗颜!而上官家族所遭遇的三次灾难,虽说起源于宫廷斗争和改朝换代,但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无情让人无法抗拒。一个家族演义的荣辱兴衰,缩影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代代的历史。曾经有过的辉煌,多少人的行色匆匆、回眸顾盼,一生夙愿舍了半世尘缘,已然化为过眼云烟,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古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许多传统的民间的民风民俗依旧传承下来,如傩舞、三角戏、民间曲艺、节俗、婚俗以及织造腰机布等等。这些乡间最为动人的要素构成了此地神奇、古朴、淳厚的民风。时光是怎样在这里柔软下来的,无从知晓,只是感觉犹如置身于红尘之中的另一方天地。我的心神,摇曳于古镇一代代人所经营的青绿山水之间。那是在尘世之外的悠然、飘逸,晴空的苍松,远山起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