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专题> 正文

[散文]妩媚风流的宜居之地

2014-06-26 05:25:20蔡天敏来源:百花文艺网责任编辑:陈颖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筼筜湖的前世与今生

厦门的风景被概括为:一门炮、一座庙、一个湖、一个屿、一条彩带路,外加两个园。这些景点,既有名宿也有新贵,这里且不去说它。我重点要说的是筼筜湖,这筼筜湖的前世与今生,皆在我的眼眸之中,我见证了她的历史嬗变。

旧时的筼筜湖不叫湖,而叫港,它位于厦门岛的西海域。鸿蒙未开之时,山川皱褶起伏不定,筼筜港的海水受潮汐影响,爬沟越坎,穿过红树林,冲折苇草,载沉载浮,从东渡那边逶迤东漫,侵入到厦门岛几何中心地带,至此潮头受阻,成为港湾之头。于是地名就叫“港头”。后来,在闽南话中,这港与江同音,这港头也就变成“江头”了。从东渡到江头这一区域,地势平坦,坡度舒缓,潮头方能抵达岛之中心,也就形成了一大片的海域湿地。月盈月亏,一日两潮,这里也就成了众多动物们的乐园。滩涂上,但见潮水一退,黑红一片,成军成团的招潮蟹麋集在一起;而低洼之处,扑腾着跳跳鱼,它们长着暴突的眼睛,模样古怪;俗称“蚬子鲑”(海瓜子)则以N个数量相互连接,牵牵连连地扯在一起,大有生死共赴的劲头,它们连缀成一件件青黑色的珠衫,披覆在滩涂上。

我生在江头,长在江头,早已熟知筼筜的鼻息。当然,有些事情是从父亲那儿听来的,父亲说,早年这里曾经是厦门的一大名景,叫做“筼筜渔火”。勤勉的渔民,于夜晚挂灯捕鱼,让岸边人得以赏鉴这诗意美景,该是农耕时代的一件幸事。环港而立的山,有金榜、仙岳、狐尾等。依港而列的小村,更是众多,有东渡、西郭,佘厝、仙岳、屿后、麻灶、莲坂、双涵、吕厝、江头、乌石浦……对此,古代诗人曾作生动的描述:

牛家村畔水云乡,万顷烟波入夜凉;最爱月斜潮落后,满江渔火列筼筜。

这就是筼筜港的处女模样。虽然也有人迹活动,但是,这毕竟是挠痒痒的梳理,无伤大地的肌理。我想,如果退返到造化抚弄厦门的原始状貌,让筼筜港的潮水也能够侵漫到江头来,使港汊河道纵横,水波荡漾,潋滟成景。那么,厦门必将更加妩媚秀丽。

后来,实行“以粮为纲”之策,围垦造田成为一时之兴。人们向大海要地要粮,这筼筜港也就在劫难逃。于是,百万大军,移山填海,浩浩荡荡,切割水面,围堰筑堤,一鉴宝镜,支离破碎……那筼筜港也就无可奈何地变成筼筜湖了,海湿地也就随之不复存在。哀叹的不只是那些动物生灵们,生态的多样性,被简单的政治头脑给架空了,这是时代的悲哀。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我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围垦造田的最终结果,是那些地变成盖楼建房的用地,解决了住房问题。对此,我无话可说。我只想说的是,难道造房之地,就别无它途可想?保持厦门的原生态,是不是对提升厦门的竞争力更有价值?但是,历史是一笔糊涂账,还是不去说吧。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变成筼筜湖后,又沦为藏污纳垢的“龙须沟”了。一些工厂的污水和众多居民的生活废水,就直接排入筼筜湖里。一时间,湖水发臭,蚊蝇滋生,从筼筜湖经过,人们都掩鼻鼠奔,逃之夭夭。我曾经在槟榔小区里住过一段时日,“领略”过这筼筜湖的尊容,也“呛过”它的熏天气息──筼筜湖无异于天字第一号大尿桶,且赤裸裸地摆在城市的大中央!那时的夏天,是“苦闻”的夏天,也是“苦蚊”的夏天。小区的居民们受不了蚊子的叮咬,只好躲进蚊帐里看电视、写作业。湖水一臭,鱼虾无影,鸟类绝踪,人们怨声载道。

后来,市政府顺应民意,拨出千万巨资解决筼筜湖水质问题。先是清理湖底淤泥,再引海水交换水体,还沿湖栽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于是,湖水澄澈,白鹭归来。环湖一带,风景绝佳,楼价飙升,是一处休闲养生的好场所。人们骄傲地宣称,这里是厦门的新“客厅”。人们于傍晚时分,最喜在湖边徜徉。此处风景,也就荣膺“筼筜夜色”的美名。并且,这里的桨声灯影让人流连。

前几年的夏天,我陪外地友人游览了这水光潋滟的筼筜湖。时值傍晚,挂于仙岳山上的一轮太阳,洒下万道金线,湖面上波光粼粼。有几支龙舟队正在赛场实地训练,他们身穿比赛的鲜艳服装,高喊着号子,划着整齐的桨拍,龙舟两旁一时漱玉溅珠。从岸上看上去,那龙舟在湖面就像一枚跃动的梭子,在一大块翡翠似的绸缎上穿行跳跃,并在身后犁开了一道道美丽的波纹。

南岸那一排排的凤凰树,开着红艳艳的花朵。每一株树,就像一个娇羞的美人,在临湖自视,令人想起徐志摩《再别康桥》里的诗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只是这凤凰树在娇艳中,又多了一分清丽。南来的微风,柔软得像绸缎似地,在凤凰树翠绿的羽片上轻轻掠过,那树就高兴得俯仰生姿,翩翩起舞了。

湖东桥是一个或起或迄的端点,划龙舟的在此盘桓,手中的桨姿各异,失却了原先那众桨奋力击水的整齐划一。但是,舟手们持桨的姿态,投射在湖水中,就像皮影戏似地叠印成许多的滑稽。忽然,船首的领号人一声令起,舟手们就举桨待命,桨上的残水和身上的汗滴一并流下,瘦舟里外皆湿水淋漓一片,斜阳一照,那画境仿佛出自法国印象派大师的手笔,线条明快且色泽艳丽。旋即,桨声四起,湖影散乱,一阵阵波纹从那瘦舟上荡漾开来,在我们驻足的岸旁,发出哗啦、哗啦的轻响。桨声和号子声,是不同频率的骤响,前者婉约,后者豪放。似有无数个柳永和苏轼的歌词吟唱者,在湖顶上空的许多角落引吭高歌。惹得星散四飞的白鹭,从湖上款款飞过。那白鹭“捧场”的身姿,仿佛就有“彩艳明,秋水盈,柳样纤柔花样轻”的秦淮女凌波飘近。湖上经那一点白的秀丽划过,更增添了湖光水色的俏丽妩媚。

渐渐地,暮云四合。晚霞下的筼筜湖,堆满了绛红的色块。并且,随着夜色的淡去,湖面由驼颜逐渐变成鸦色。不过,湖岸上的街灯一齐闪烁,湖底的景象反而比白昼更加热闹。因为湖岸上一座座高楼的身影投射在湖里,被水轻轻一搓揉,就瑟瑟抖抖地摇晃着,像是海上的仙宫琼楼。此时,还有贪凉的舟手荡桨湖上,而其训练已经转为消闲。桨声在随意的起落中,更有浪漫的余韵。苍穹无月,但星斗满天,灯影在波光中荧荧闪耀,组合成一幅幅毕加索的抽象图画。这夜晚的筼筜湖,就像一块硕大无朋的油画布,被一群身穿隐身衣的画师们在其上任意涂抹,而这一过程又有些类似鲁迅《好的故事》中的情节。

湖里是桨声灯影,带有飘忽闪烁的虚幻,增加了夜色的迷离与绮丽;而岸上,那一排排树们,则是身披金珠玉链,像柔曼华贵的美人在微熏的南风中起舞。夜之厦门,在筼筜湖上轻奏着一支浪漫而悠扬的小夜曲,好让白鹭和游人在诗画之境里,安然入眠。

好湖好水好人家,湖一清澈,就惹人亲近。

回顾筼筜湖的历史嬗变,让人感慨万端。记忆里,有闪烁的星点,也有成片的霞团。她们在岁月的一角里堆积着,如梦如幻,绮丽旖旎。

厦门防空

厦门原本地处海防前线,防空印记当属深刻。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我在前线一中(今厦门三中)就读,光校名就让人感觉到硝烟弥漫的气味。“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牌,矗立在校园显眼处。这是一所英雄的学校,两岸炮战时有两名中学生牺牲。而来自何厝村的几位学生,用他们稚嫩的青春,谱写出壮美的战歌。那时,电影《英雄小八路》和《地道战》,渲染了战争的气氛。

有一次学校组织拉练到何厝,参观“8·23炮战”遗址——万顺楼。该楼曾是一座中西合璧的漂亮小楼。在炮战中,此楼身中100多发炮弹,院子里弹坑累累,一楼的八角房被夷为平地,水泥板从二楼倒挂下来,被几条钢筋拉住,大厅的天花板被炸开一个大洞……楼身就像一个受伤的巨人似的,痛苦地倾斜下来。战争带来的满目疮痍,一旦亲临其境,将会永难忘怀。

缘于此,厦门人民在一个时期掀起了“深挖洞”的群众运动。那时候,我校除了主教学楼和礼堂外,校舍四周大都被树木、田垄环绕。我们要挖的防空掩体,就在教学楼的后面,从那儿还可绕到树木更加茂密的鸡母山上。那时,每周都有半天的劳动课,主要任务就是挖猫耳洞。壕沟是现成的,不知何时刨的,长满了杂草。挖洞的工具,从家里带来,不是锨子,就是铁锥。我带的是铁锥。木柄头已经松垮,老是掉榫头,换了一块牛皮垫和楔子,才牢固些。

那土,红色的居多,也夹些黄褐色,有黏性,像是高岭土,不是很好挖。尤其洞一深,越往里挖越困难,铁锥抡不开,使不上劲,用锨子刨,只是挠痒痒。我干脆把那铁锥的榫头卸下来,握着锥身使劲猛铲,功效就好多了。经过几个月的劳动,一个个猫耳洞就挖成了,它们连缀在蜿蜒的壕沟里,就像一根藤蔓上,结着一个个葫芦瓜一样。

防空演习的警报,是在一阵急促的敲钟声中拉响的,很像《地道战》里那位老村长,得知鬼子进村时对村民的急切叫唤。我们马上离开桌位,迅速向壕沟跑去。那是在夏天九点多钟光景的时候,同学们有的穿凉鞋,有的穿人字拖鞋。奔跑中,有的鞋扣掉了,就干脆俩只全脱下提着跑。躲进猫耳洞里,累得直喘气。警报解除,回到课堂,有的裤脚还沾上鬼针草那黑色的芒刺,或者挂满了像羊屎般的刺球儿,当然颜色是浅绿色的。

读高一时,我们下乡到黄厝大队参加劳动一星期,对岸不时打来宣传弹,野地里有花花绿绿的宣传单,还有国民党军队遗留下的碉堡。这里的生活场景,很像电影《海霞》中那濒临海边小渔村的景象。劳动结束时,我和家住吕厝的同学,抄了一条近道,钻过云顶岩山下的一个隧道回去。那个防空洞才叫长且宽呢,小学的地堡和中学的壕沟,与之相比,就像泥鳅之于巨鲸,就像蚯蚓之于长龙。我们穿行其间,就像《地道战》里高家庄的民兵一样……

时隔三十几年,厦门的海岸上虽然竖起了“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大标语,但是,厦门人居安思危的思想并没有放松。市政府认真贯彻人民防空建设“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建设了一些“人防设施”,如钟鼓地下车辆通行隧道,美仁山、笔架山、鸿山地下人行通道等,都可作为战时的大容量掩体。另有一些地下设施,将平战结合起来,像地下旅社,地下餐厅,地下影院,地下艺术馆、历险宫,地下粮库、油库、水果储藏库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每年五月第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厦门防空演练的警报汽笛声,总会在鹭岛的上空响起,人们纷纷有序地进入地下掩体里。记住历史、关爱生命,这就是“人防”的意义。

朋友,当你在美丽的厦门岛上徜徉时,你可知道这里的隧道、地下场所,到了战时还肩负着人防工程的功能。美丽而又有安全保障,厦门确实是人间的天堂!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