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克拉克瓷
2014-06-26 05:23:28 来源:百花文艺网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1 在平和县克拉克瓷展览馆里,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破碎与残缺。在这间不足150平米的展厅里,那么多碎瓷被慎重地搁在红丝绒上,罩在玻璃罩里,即使摆放在玻璃橱里的那些较完整的瓷碗磁盘,也只是相对的完整,或多或少有着不同程度的损毁。这是我见过的最尊贵的破碎与残缺。这些瓷,它们曾经是有用的,我仿佛看见它们400多年前的完整,它们原本或是农家饭桌上一只简陋的碗,一只卑贱的碟,亦或是达官贵人厅几上贵重的酒觞、茶钵,这些蓝色花纹的器皿,或贵或贱,本都是日常的。然而,破碎是它们共同的命运,破碎使它们在当初使用它们的人眼里一钱不值了,它们被弃旮旯、荒野,然而,在时间的洪荒里,终于遇了那月光、那潮汐、那艏船、那些个人,使得那些瓷洗去百年尘垢,由日常转为艺术。一个俗物没了日常的用处,没了烟火味,反而变得更珍贵了,有了鼎鼎之美名——克拉克瓷,在这里堂而皇之地接受人们膜拜的目光。 破碎里一定有故事,一本书里描写一个小女孩打碎了一个村妇的瓷盘,那瓷盘上画着很美的图案,写着天堂二字。那村妇痛哭,她心爱的瓷盘破碎了、她的天堂破碎了。小女孩被罚跪,从此开始了她破碎的一生。“破碎”有着吞噬一切的魔力,我也是害怕“破碎”的。虽说,我小时候从未因打碎什么被责骂,但那一声脆生生的响,带给一个孩子的惊恐是大的。长大后,按说自己有了经济实力,只要打碎的器皿不贵重也无妨。可是,那“破碎”一直在民间象征不吉的预兆,这样的暗示可以让人一整天忐忑不安。所以,在那破碎之后,人都反复念叨着:“碎碎平安!,取“岁岁平安!”的谐音,来安慰受惊的灵魂。如今,克拉克瓷破碎的故事早已灰飞烟灭,新的故事重新开始。 2 克拉克瓷大多是青花瓷,这被层层包裹的甘蓝,朴素又典雅,被它们照亮的一瞬间,世界便黯然了。我不能明白,所有我见过的“青花瓷”明明都是蓝色的,却用着“青”字来命名,以至于我不得不信,为此命名的人一定是个诗人,“青”这个字所营造的神秘、圣洁、诗意是无以伦比的。乍一看,克拉克瓷与别的青花瓷没有什么区别。细看,它的蓝拙朴些、滞重些。仿佛是用了满世界的蓝,反复用锤子敲打,一层一层嵌进瓷的身体里的。我以为那不是天空的蓝、不是海水的蓝,它没有那种辽阔与高远,它的蓝是农家主妇穿的丹阴士布褂的蓝。是日常的,可以抚摸的。 展览馆里所能见到较完整的青花图案,也许是受开光分格的局限,整个图案看去大多是规整的,拘谨的,很现实的那种,不敢有太多的想象与旁溢,盘、碗多是宽边的,沿口处多有圆形开光(开光,即在既定轮廓线条内进行的彩绘,有圆形、椭圆形、梯形、树叶形等),绘着山水人兽、渔樵耕读,构图严谨有序。虽是碎瓷,依然能看出克拉克瓷图案特有的粗狂与简洁,那些鸟兽虫鱼都有着安宁祥和的神情,那些梅兰竹菊都有着蓬勃之势,都很醒眼,留白处较少,略显繁杂,暗合了大众的审美与精神的需要。 听馆内工作人员介绍,克拉克瓷的风格与景德镇瓷相近,毕竟江西人在这里做过瓷。据载,明朝都察御史王阳明奉旨平乱后,便在此地设县,地名“平和”便是取“寇平而民和”的寓意。王阳明还从军中拣选了一些江西籍兵丁,充役于县治衙门等职。不仅首任县令是江西人,据考证,自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至崇祯六年(1633年),共有13位江江西籍人主政平和,使得景德镇烧瓷工艺传入平和。平和旧县城的九峰镇至今留存的“江西坟”,印证了那段历史。坟岗不远处便是克拉克瓷古窑遗址。 克拉克瓷不如景德镇瓷那般的精致细腻,其青花彩绘不重细节,施釉点彩较粗犷,随心所欲,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独具一格。倒也很受欧洲王公贵族的喜爱。克拉克瓷分万历至清初和康熙两个时期,前者有翠蓝、灰蓝、淡蓝几种色调,为开光的青花瓷,勾、点、染自然洒脱,凡圆圈皆两笔拼凑而成。后者胎薄。克拉克瓷与景德镇瓷最显著的区别是圈足的地方带着许多夹砂,即所谓的“沙足底”。《漳州府志》记载:“瓷器出南胜者,殊胜它邑,不胜工巧,然犹可玩也。” 不胜工巧的粗粝与拙朴更带了人间烟火味,在靠墙的展橱上,相对完整的两块大瓷,显然是昔日的大瓷盘,大瓷盘本就是农人灶台上盛红薯、米粥、盐咸菜的家什,是温老暖贫、日子笃实的象征。其中一个画着一只兽,好像是鹿;另一个画着一只飞起来的鸟,它那张开的翅子比所有的飞翔更持久,它一定是向着昨天的方向飞,昨天的昨天,它引领着我们这些凡人的肉眼,跟着它一起穿越、穿越,直抵洪荒、永远,那“永远”也只是承载我们目光的虚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