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崖壁上的舞者
2014-06-16 23:12:58来源:百花文艺网责任编辑:陈颖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汰溪上古在南方,仙字奇书千古昂。 韩愈难明斯怪字,书风书穗不成行。 ——宋《桑莲诗集》 一 来到仙字潭,夕阳已西下。秋日黄昏中,一曲高山流水如天籁之音,在峡谷中流淌,蜿蜒带出一、二、三……,八部小轿车,在狭窄的山间小道上鱼贯而出。我们的车只能退让,再退让,停驻于山口的木拱门之下,就像一个朝圣者对着另一个朝圣者,心,徒然变得安静下来…… 这全因为,就在前方的不远处,曾经有过我们先祖3000年前的身影,他们用青铜器,一笔一划,在崖壁之上,刻写下了形态各异的舞者,或从容如王者坐地,或兴奋如蹁跹舞女,或勇猛如武士争斗、或痛苦如兽面狰狞,或颓丧如俘虏被执,或惨烈如人首落地,所有的曲肘、跳跃、撕牙裂嘴,抑或射击状、怪兽图像,无不传递着上古时期我们先祖某一历史现实的特殊场景,又如一个个精灵,召唤着如我之人,不远千里趋之而来,触摸,与他们对视,说话。千年时空,在汰溪水冲撞岩石的巨大轰鸣声中,穿越交错。我似乎,已经能够嗅出那崖壁之上远古的先祖,他们舞动的灵魂。 如果不是砖瓦木屋,如果不是老人在这儿独自弹奏高山流水,你很难想象,现如今,在距离漳州市区仅仅34公里处,仍有这样的一处桃源仙境。《龙溪县志》载:“汰溪在二十五都,西汇大江,达桃源洞。”其“大江”,即是现今的九龙江,江水自北而南,纵贯龙溪、华安两县全境。而汰溪流经华安县沙建乡汰内村约2公里处的仙字潭时,忽折而东流,由此形成一个较大的河湾。今河的南面早已形成一块冲积高地,相关部门在这里盖了一间砖瓦木房,供老人看管仙字潭崖刻。老人说,他自2008年来到这里,就再没离开过。短短5年的时间,他已习惯一个人用音乐与对面崖刻之上那一个、两个、一群的舞者说话;也习惯了一拨又一拨像我这样的文化探密者带着无数个问号和感叹号来到这个偏僻的所在,为着一探那几千年前我们远古的祖先在崖壁之上刻下的这些神秘的“仙字”。 “你们应该是今天最后一拨的来客了!”在交谈中,我们得知,老人姓蔡,名文章,现年已经71岁了。他看起来温文尔雅,全然不像一般的山野村夫,而自有一股隐士的清淡闲逸。日暮黄昏,夕阳斜照,望着对岸山崖渐落的余晖,老人为我们讲述起崖壁之上,那听来的故事-- 相传,汰溪水深不可测。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当时还是荒蛮一片。有一天,两个部落之间发生严重冲突,一时血流成河,整个汰溪之上,除了尸身,便是飘浮滚动的头颅。 有一天,一个巫师冒着重重险阻乘坐竹伐来到这里,在一片高约30米,宽约20米的崖壁之上,从东往西选中了一些比较平整的石面,将这一惨烈的场景用图画文字刻录了下来。那时,汉字尚未传进这块荒蛮的土地,但这些有记事之功的图画文字在经过漫长几千年的水浸、苔蔓、剥落,终再被人发现之时,却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时空中无人能够辨识,而此时,天下已是大唐王朝的天下。从此,崖壁上述说的故事就如一个谜,不但史志无从知晓,就是当今的考古学者,也是各执一词干戈不息,引发的无数的推测与猜想…… 我知道,老人的传说只是其中的一种解读。但老人指着崖壁之上山腰上的一座古墓,告诉我,那是一座清朝祖墓,墓主张氏生前嫁给漳州黄姓,死后葬在这里,逐渐发展成旺族。“你听到山脚下汰溪轰鸣的水声了吗?据说,这里的水声越大,这个家族也就越旺盛!”老人的话为澎湃激昂的水声不时淹没,而我却相信,这汰溪,这崖壁,这山,确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