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2014东南网网络行公益活动>走进泉州> 正文

“清新福建”生态行专访泉州市常务副市长林伯前

2014-06-08 23:37:29谢玉妹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叶青卿 林锦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林伯前面向全国各地网络媒体,接受本网主持人专访

东南网6月8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8日,由东南网主办的首届全国网络媒体视频主持人“清新福建”生态行今日走进泉州。网媒主持人就泉州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专访了泉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伯前。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

民营经济是泉州经济的主体,其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5%以上。泉州的民营经济包括纺织鞋服、皮革箱包、食品饮料、工业美术、机械制造等五大传统产业。近几年来,泉州也正在培育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造船汽车、光伏产业等五大新兴产业。林伯前说,凭借自身的独特气质和强大的抗风险能力,泉州民营企业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速度,连续15年创下GDP位居福建九设区市首位的经济奇迹。

但是,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是否随之而来?为此,林伯前认为,生态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他说,“我从2007年1月份开始分管工业经济,同时也开始分管环保这块,至今已快8年了,对这两者的发展我深有体会。”早在2003年2月,泉州市便制定了《生态市建设行动方案》,坚持生态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泉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在经济傲视全省的同时,泉州市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为此,泉州先后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同时,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获得全省“三连冠”,生态创建持续走在福建省前列。去年,泉州成为全省首个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的设区市,并荣获“省级生态市”命名。今年5月8日,其国家级生态市的创建工作通过了福建省环保厅的预审。近期,省环保厅将向国家环保部申请泉州市国家级生态市的技术评估。林伯前说:“我们有充分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国家级生态市验收。”

生态市的建设必须由政府规划引导。对此,泉州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出台了《泉州生态市建设“十一五”规划》和《泉州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除此之外,基础设施建设也至关重要。“目前,福建省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美丽,首先必须要干净,污水横流、垃圾满天飞就谈不上美丽。泉州这几年在污水和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上下了很大力气”,

据林伯前介绍,泉州目前累计完成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投资54.84亿元,建成21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83.75万吨/日,累计建设生活污水管道2374.65公里,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7.2%;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164座镇(村)小型污水处理站、人工湿地,处理能力达3万吨/日;建成5座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2座垃圾填埋场和245座垃圾转运站,“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处置体系基本建立,全市所有乡镇均实现至少有1座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的基本目标,农村垃圾处理一体化水平处于全省前列。

利用创新方式化解环保难题

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多山、多水、多企业的泉州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对此,泉州采取了不少创新的方式来化解难题。

民营经济发达是泉州的一大特色,但“星点集聚”的企业形态所带来的污染散乱状况也较其他城市突出。泉州经过多年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污染集中控制模式”,并在推广中逐步将其运作机制加以完善。目前,泉州在全国率先建设电镀、漂染等8个集控区,将重点排污企业规划建设在集控区内,并统一建设污水处理场,有效地解决了经济粗放形态的缺点,使污染治理从分散走向集中,避免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提高了控污成效。

同时,为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泉州市根据晋江、洛阳江流域上下游情况的差别,综合考虑流域涉及面广、线长点多的治理现实,兼顾各行政区域在流域保护中的不同利益和不同责任,建立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这在福建省也是属于率先探索的,比如晋江和洛江下游的石狮、晋江、惠安和南安部分地区会拿钱补偿上游的安溪、永春、德化。”

据介绍,补偿资金从2005年每年度2000万元,提高到2014年每年度3亿元。目前,泉州已累计下达补助资金合计52365.5万元,补助426个项目,带动上游地区流域整治资金近40亿元。充分发挥了补偿机制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四两拨千斤”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上游地区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就越高,越自觉。随着越来越多的约束措施不断出台,泉州的企业主们越来越了解到国家对于环保工作的重视。因此,多数企业比较自觉地跟上了国家重视环保的大趋势。同时,泉州市政府也出台了系列严厉的约束措施,率先在全省实行环保登报承诺制度,健全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率先开展规范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活动,实行区域环评“限批”措施,在环保系统内开展区域换位执法检查,在安平桥等行政交叉区域建立污染整治工作互认机制,不间断地增强环境执法效能。同时,督促落实企业环保的责任主体,对环保工作年年提出新举措,把不守规矩的企业通报给金融机构,做到全面约束。

“此外,我们还很重视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培养宣传和教育。”林伯前表示,泉州在经济保持一定程度发展的情况下,环境也会越来越好,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媒体能用独特的眼光和判断,用见多识广的智慧指导泉州,帮助泉州把生态文明建设做得更好。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