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2014东南网网络行公益活动> 活动聚焦 > 正文

世遗之珠 文化瑰宝——走进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2014-05-31 10:13:3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赖炜娜 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资料图)

“仿佛仙山入梦初,自怜老眼未模糊。流风已逝宋元画,如此楼台岂易图。”这是1970年代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陈从周参观永定土楼后的感叹。2008年7月7日,如诗如画般的福建土楼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表决通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让世界无数目光聚焦到了福建土楼的主要遗产地——福建省永定县。

土楼之乡 客家故里

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东面与漳州市的南靖县交界、东南与平和县接壤,西南与广东省大埔县、梅县相连,西北与上杭县、东北与新罗区毗邻,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永定现有24个乡(镇),人口48万,是纯客家县份。永定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有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40多万人。

永定客家人的祖先是中原汉人。自东晋永嘉之乱以后,客家先民多次迁徙,跨河渡江,历尽艰辛,在闽粤赣交界的闭塞山区逐渐定居下来,形成客家民系。悠悠岁月,客家人面对无数残酷环境,不断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他们坚韧不拔、勇敢拼搏、团结进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砥砺出令世人瞩目的客家精神。客家精神传承了中原文化古风,渗透了南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曲折,融汇了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所经历的磨炼,容纳了南方土著族群的文化精华,通过漫长历史的整合、兼容、同化、改造、创新,孕育出慎终追远、仁爱诚信、崇文重教、开拓进取、兴家报国为内核的客家文化。

永定人具有客家人典型的勤劳、善良、质朴、智慧、进取的优良品质。永定土楼,闪烁着客家人智慧的光芒,让世界为之惊叹。永定土楼建筑的文化观念融汇了客家文化的真谛,永定土楼是客家文化的结晶。永定客家人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既保存了中原文化底蕴,又烙下了客家先民筚路蓝缕的印记,同时吸纳了土著人和周边族群的文化因素,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

永定客家山歌直抒胸臆,清越悠扬。近年来,随着一部交响乐《土楼回响》,震撼东瀛、欧美,让交响乐的故乡为之动容。汉戏、木偶戏、“十番”、鼓板管弦,急如雷电,缓似清风,扣人心弦。逢年过节,隆重热烈、规模宏大、场面壮观的民俗活动“打新婚”“走古事”“闹花灯”“四月八”“作大福”……为乡间增添了许多欢乐与祥和,娱乐与教化功能兼而有之。而民间艺人的“绝活”表演,更让人耳目一新。

天地方圆 建筑奇葩

客家先民于宋末元初逐渐进入永定(原属上杭)。崇山峻岭间的偏僻荒野,成了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的先民们相对安定的栖身之所。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野兽、匪盗等侵袭,永定客家先民聚族而居。随着生活的安定,人口的增加,他们运用中原古老的夯筑技术,就地取材,建起了集居住与防御为一体的房屋——堡或寨。这些建筑能供较大的家庭居住,防御功能十分明显。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土楼约有600~700年历史。

此后,永定客家人为适应南方气候特点,采用了砌石基的方法,同时吸收长江流域干阑式木构建筑的优点,夯土墙放置墙骨,将夯土与木构架建筑技术巧妙结合起来,突破了夯土建筑低矮的缺陷,从而翻开了生土民居建筑史崭新的一页——高大土楼遍及永定乡间,造型千姿百态,且创建了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的圆形土楼。

清朝中期以后,永定条丝烟风靡大江南北,造就了许许多多大小富翁。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永定人大兴土木,许多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的土楼拔地而起,装饰追求豪华文雅舒适,建筑技艺炉火纯青。清末以后,永定不少华侨创业有成,他们在家乡建造的土楼,明显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更加绚丽多彩。土楼从简陋到完美的历程,记录了永定民居建筑传承和发展中原生土建筑技术的轨迹、永定客家人奋发进取的历史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多姿多彩的永定客家土楼,主要有方楼、五凤楼、圆楼三种类型。永定现存规模较大的土楼3000多座,其中圆楼360多座。永定客家土楼的恢宏气势及其建筑技术的稳定成熟,对永定周边地区民居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和影响,尤其是南靖县、平和县与永定东南部相邻的地区,请永定的建筑师傅建起了大批的土楼。改革开放以后,永定客家土楼声名鹊起,土楼建筑技术还传到了大洋彼岸的秘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