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齐中熙、林红梅、樊曦)2014年中国春运24日落下帷幕。大潮褪去,车站、机场告别摩肩接踵,车票也渐渐不再“一票难求”。在为期40天的春运期间,超过36亿人次实现“人类规模最大的周期性迁徙”。 根据交通部初步统计的数据,春运40天,全国公路发送旅客约32.6亿人次,同比增长6%;民航运送旅客4407万人次,同比增长15.7%;水路运送旅客约4200万人次。 全国铁路40天发送旅客约2.66亿人次,比此前预测多运约1000万人次,增长约12%。其中,2月6日(农历正月初七),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835.7万人,比去年春运最高峰日多发送93.1万人,创历年春运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 交通运输部春运办公室负责人蔡团结说,春运难,难在运量太大,大到超过运能的支撑;春运难,还难在单向运输,数以十亿计的客流节前从东部向中、西、北部单向流动,节后返回。 这一难解的题目即使不易破解,却在公路、铁路、民航、水运运输系统等各方合力下,最大限度保障了旅客出行。 事实上,必须面对的是,春运客流总数在未来20年内仍将持续呈现增加趋势。春运客流量未来突破40亿人次,可能不久即会到来。 从1954年起中国有了春运记录,但那时的客流只有2300万人次。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后农民进城务工的兴起,春运成为社会现象。此后,春运呈现旅客运输量直线上升的趋势。 1984年,全国春运有5亿多人次客流,1994年突破10亿,2006年突破20亿,2012年突破30亿,客流量增长幅度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 “春运客流人数持续增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城镇化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转移的事实,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应该正确看待。”多年从事春运工作的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刘晓明分析。 春运的核心是回家团圆。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认为,春节的核心是人性,我们应在如何人性化地办春运上做文章。那就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想旅客团圆之所想,急旅客团圆之所急。 让春运走得更好,首当其冲的仍然是交通运输行业。杨传堂指出,从挖掘现有运输工具潜能角度看,要缓解春运难,需要各种运输方式“握指成拳”,铁路、公路、航空、航运尽快形成网络,形成便捷通道,释放春运的压力。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