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莆仙戏名家名角

2013-12-25 12:58   来源:莆田旅游网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上世纪90年代王耀华、刘春曙编著的《福建民间音乐简论》,以及《福建民间音乐集成》搜集素材时,郑秋声提供了大量的莆仙民间音乐素材(共150多支曲题),其中筵下音乐最难唱的“九扣”、“九怪”、“五料”等曲集,也已由他与曾炳良合奏录音,由郑清和、林金清、卢士杰记谱,得以保留。其中“金刚宝卷”、“善根成熟”、“乞食归来”、“公案现成”、“恶经谁作”、“道本无言”、“法功非我”、“重层七宝”、“四十九年”,以及“本师释”、“云来集”、“南科”、“紫金钻”、“观音钻”、“倒拖船”、“归名实”等等,对研究古南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渊源、流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资源。

秋声不但承传大量的莆仙戏剧和民间音乐遗产,而且不计名利,奖掖后辈。如他无私地协助陈玉棋设计晋京剧目《状元与乞丐》的唱腔,并担任该剧音乐顾问。

秋声吹的笛管,除师承其父外,有所变革。莆仙文戏笛管连续吹,音色含蓄、柔和,使人神往心驰,特别悲剧人物出场,能营造一种悲怆的艺术气氛,动人魂魄,如《敫桂英》中的桂英鬼魂上路,十分凄凉;小丑曲用舌的活动吐吞配合,其音能吹奏成口语化效果,诙谐有趣。这其中的技巧,他独步剧坛。(陈纪联)

郑牡丹

郑牡丹(1913-1995)莆仙戏鼓师。仙游县榜头镇人。14岁那年,其父货郎担生意箫条,他是长子,为替父分忧从私塾退学,向“院里派”开山鼻祖李珠的侄儿李金华学司鼓。要学鼓,先要学司锣(沙锣)。他天资聪颖,记忆力惊人,不久,锣、鼓的演奏技艺突飞猛进,因而深受师傅器重。16岁那年,师父把“院里派”单传的《目连尊者》锣鼓经和整套演出习俗通通传授给他。四十年代末,李家诸鼓师李文豹、李文熊、李金华等相继谢世,他成为“院里派”独一无二的传人。他在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先后为“鼓珠三”、“钰梨园”、“溪头云”等十多令戏班司鼓,演出二百多个剧目。其中莆仙戏大棚戏《目连尊者》、《西游》、《三国》、《隋唐》(亦称《十八条》),以及南戏遗响《王魁》、《伯喈》、《陈光蕊》、《吕蒙正》等等,最为拿手。从二十年代起,莆仙戏大多数戏班抛弃本剧种特色,照搬闽剧的音乐与表演,大多数观众赶时髦趋之若鹫。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五十年代初,1951年郑牡丹与陈志、陈金溪等人把受冷落的老戏班新生和、新泉春、新协和、庆升平等合并成群声剧团,辗转在山旯旮里,在逆境中坚持演出传统艺术。不久,县里贯彻中央戏改政策,组织专业剧团。为了使群声剧团能占有一席之地,他变卖家产,无偿投资。并在他的倡议下,请陈仁鉴先生进团编戏,与他通力合作。在上级大力扶持下,整改成闻名省内外的仙游县鲤声剧团。他是该团主要的创始人之一。

他对莆仙戏的继承发展贡献卓著。1954年莆仙演剧界组成莆仙戏代表队赴华东参加戏曲会演,他担任《双条汉》、《虎牢关》、《单刀会》、《百花亭》的鼓师,在剧本、表演、音乐诸方面都充分保留和展现了宋元南戏遗响的风貌。1957年开放剧目时,也是他为演员、乐队提供唱腔并掌鼓,演出了《目连尊者》、《王魁》、《活捉三郎》、《公背婆》、《大娘教子》、《三国》等二十多个古老剧目,使观众大开眼界。也为县戏曲训练班提供了不少教材。1959年《团圆之后》晋京为国庆十周年献演和1960年春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舞台艺术片时,他都参加了唱腔设计。1962年鲤声剧团在福州八一礼堂演出《目连尊者》时,国内戏剧专家云集榕城,给予很高的评价。特别是“打地狱门”那场戏,目连唱[破狱词]时,郑牡丹手执三枝鼓槌,以“双槌”、“阴阳槌”的鼓介交替运用,自如流畅,确为鼓中绝技。1980年他在仙游艺校任教时,带了三个学生,因教学成绩显著,由莆田市文化局授予模范教师的称号。1981年他为仙游鲤华剧团《寻妃记》设计的音乐荣获省戏剧会演音乐设计奖。1992年2月鲤声剧团为“国际南戏暨目连戏学术讨论会”展演《目连尊者》选场23出,由郑牡丹将司鼓技艺传授给弟子朱明志,演出后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赞扬,都说:“很特别,很有研究价值。”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