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 正文

莆仙戏知名院团

2013-12-25 12:38   来源:莆仙戏网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是在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政府高度重视以及许多关心莆仙戏生存与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于2011年上半年经中共莆田市委常委会研究批准成立。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新组建的福建省莆仙戏剧院采取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运营,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注册资本为500万元。院址设在新建的莆仙大剧院内,拥有专门的演出剧场和排练厅、练功厅、多媒体工作室、大型舞美创作场、大型流动舞台等多种先进的硬件设施。目前在职的50多位演职员都是经过严格的艺术考量,向社会公开招聘而来。新组建的剧院演员阵容强大且齐整,行当包括了生、旦、净、末、丑的各个门类,诸多演员多次在省级以上各种赛事中屡屡获奖,是莆仙戏多个艺术行当的领军人物。新组建的乐队保留了莆仙戏的传统器乐,操手大都是科班出身,演奏能力上乘,在全市同类文艺团体中独树一帜。不仅如此,新组建的剧院已倍受莆仙戏老艺人的关注与支持,著名剧作家郑怀兴、周长赋、姚清水和莆仙戏表演艺术家黄宝珍、陈先镐、王国金等都被剧院聘为艺术顾问;著名莆仙戏导演吴镇勋、郑珍炳等亲力亲为为该剧院导演;著名莆仙戏作曲家陈承恩领衔音乐创作指挥。 目前,剧院保留着众多的优秀传统剧目,主要代表剧有:《妈祖》、《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江上行》、《智取金刀》、《白蛇传》、《公主抗婚》、《天子与娇客》、《晋宫寒月》及优秀传统折子戏《百花亭》、《三鞭回两锏》、《千里送》、《单刀赴会》、《叶李娘》、《戏巫记》、《瓜老种瓜》、《扫纱窗》。

福建省仙游县鲤声剧团简介

福建省仙游县鲤声剧团成立于1952年9月,是古老剧种莆仙戏的主要艺术表演团体之一。建团40多年来,剧团整理、改编、创作了许多优秀剧目,多次参加省、华东区和全国戏剧调演,荣获了剧本、演出、导演、音乐、舞美和演员等众多奖项。

剧团曾四度晋京献演,获得巨大成功。1959年,晋京为国庆10周年献演了《团圆之后》,郭沫若、茅盾、周扬、梅兰芳等观看了演出,赞扬《团圆之后》是戏曲精品,后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舞台艺术片,在全国发行上映。1979年,剧团二度晋京,为国庆30周年献演了《春草闯堂》,荣获剧本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

剧团应邀赴台,在台北 、台中、台南交流演出,取得圆满成功之后又四度晋京参加福建古老剧种汇报演出,献演了《乾佑山天书》和《叶李娘》。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鲤声是莆仙戏重要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创立于一九五二年。剧团整理改编和创作的剧目多次参加全国、华东区和省戏曲调演,多次荣获剧本奖、演出奖、导演奖、音乐设计奖、舞美设计奖、演员奖和梅花奖等。培养造就了陈仁鉴、郑怀兴等全国知名的剧作家和林栋志、朱石凤、林元、傅起云、王国金、许秀莺、王少媛、谢宝燊等一大批优秀表导艺术家、戏曲音乐家、艺术实力雄厚,使鲤声剧团在全国剧坛享有盛誉。鲤声剧团已经五度晋京献演和赴台湾交流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一九五九年,我团陈仁鉴先生改编的传统戏《团圆之后》晋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彭真、罗瑞卿、张鼎丞等观看演出,并与全体演职员合影留念。一九六0年《团圆之后》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舞台艺术片,影片在全国上映。

一九七九年,由陈仁鉴(执笔)柯如宽、江幼宋改编的传统剧目《春草闯堂》赴京参加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荣获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春草闯堂》给当时抵迷的中国戏剧界注入勃勃生机,全国有四十多个剧种移植演出《春草闯堂》,《春》剧中“抬桥子”被专家誉为戏曲舞蹈的精华,《春草闯堂》誉满大江南北。

一九八六年,我团郑怀兴先生创作的新编历史剧《新亭泪》、《晋宫寒月》和现代戏《鸭子丑小传》,第三度晋京献,演现代戏《鸭子丑小传》应邀进入人民大会堂演出,国家领导人、副委员长陈丕显、彭冲、叶飞观看演出,鲤声剧团再度誉荡京华。

一九八七年,参加“南戏暨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演出了《目连》选场、《陈光磊、洪江受劫》和折子戏《三鞭回两锏》等南戏剧目,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一九九一年,又为“中国南戏既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演出《目连救母》23出,国内外专家学者认为很有史学研究价值。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鲤声剧团参加“上海中国喜剧研讨暨展演”上海各界人士对剧团给予很高评价。

一九九八年秋,鲤声剧团应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邀请,带上六个剧目赴台湾演出,受到台湾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祖国统一作出积极贡献。同年,鲤声剧团与泉州梨园戏、木偶戏剧团代表福建省古老剧种晋京汇报演出。郑怀兴创作的新编历史剧《乾佑山天书》和改编的传统戏《叶李娘》深受首都观众欢迎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张克辉莅临观看演出,并对该剧目给予充分肯定。

二00二年,鲤声剧团参加福建省第二十二届戏剧会演。郑怀兴先生整理的宋元南戏名剧《蒋世隆》(即拜月亭)荣获六项大奖。

二00五年四月,莆仙现代小戏《搭渡》参加在山东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小戏艺术节”,深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获得优秀剧目奖和演员奖。

二00五年六月,莆仙戏《妈祖——林默娘》剧目,在天津、北京展演,这是剧团第五度晋京。国务委员陈至立发来贺信,热烈祝贺鲤声剧团晋京,并观看了演出,十几位全国著名戏剧专家观看了演出,并出席“莆仙戏《妈祖——林默娘》剧目展演座谈会”,给予了高度好评,再度轰动全国剧坛。

五十多年来,鲤声剧团为莆仙戏这个古老剧种的抢救、保护、继承、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成绩显著。

莆仙戏一团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莆仙戏剧团(又称莆仙戏一团),前身系莆田县实验剧团,创建于1951年5月。“文化大革命”中,剧团解散,留下部分演员并吸收一些社会文艺骨干,组建“莆田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72年11月,为恢复地方剧种剧团建制,据省文化厅通知精神,“莆田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更名为“莆田县莆仙戏剧团”。2002年4月,随着莆田行政区划调整,又更名为“莆田市荔城区莆仙戏剧团”。

1951年5月,根据政务院戏曲改革工作指示精神,莆田县文教部门召集分散城乡各地,较著名的编剧、 导演、演员和乐师等40多人举办艺人学习班,并以此为基础组织了莆田县典型剧团。1952年10月,剧团排演传统剧目《千里送京娘》;参加福建省第一届地方戏曲观察会演:受到好评。兴化戏在此次会演后,经省文化局决定,改称莆仙戏。1953年初,剧团改名为“莆田县实验剧团”。

建团以后,剧团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在挖掘整理、改编传统剧目中,作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953年,剧团排演传统剧目《百花亭》、《刘锡.乞火》、《公背婆》,参加晋江专区第一届地方戏剧观摩汇演,获得好评。1954年,排演传统剧目《果老种瓜》《瑞兰走雨》、《三娘推磨》参加晋江专区第二届地方戏剧观摩汇演,再次获得成功。同年8月,传统剧目《百花亭》参加省第二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出三等奖和演员奖。尔后,剧团又与仙游鲤声剧团合作,组成莆仙戏代表队赴上海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琴桃》获演出奖和演员二等奖;参加展演的《种瓜》也获得好评并获演员奖和乐师奖。

1969年底,剧团全部解散并组织“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演出京剧样板戏和一些歌舞小节目。

1972年11月,“莆田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更名为“莆田县莆仙戏剧团”。1972年至1976年间,移植演出了《红嫂》、《艳阳天》、《杜鹃山》、《磐石湾》、《戏霞万朵》等莆仙戏剧目。1974年9月,《杜鹃山》参加全省地方戏曲学习,移植“样板戏”调演。1975年12月,排演莆仙小戏《春暖花开》参加全省专业文艺团体创作剧团调演。

粉碎“四人帮”后,戏剧舞台开始复苏,大批禁锢的剧目得以恢复上演。演出了《春草闯堂》、《高文举》、《白蛇传》、《杨门女将》等剧目,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改革开放以来,剧团也迎来了新的繁荣,演员队伍不断壮大,演出剧目不断翻新,常年累月坚持上山下乡演出,为农村观众每年演出五百多场,在坚持为广大观众演出大量的思想健康、艺术上乘的剧目的同时,也创作了一些优秀的新剧目参加全国、省级戏剧会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5年5月,新编历史剧《秋风辞》,参加省第十六届戏剧会演,获得了剧本一等奖、演出奖、导演奖、演出奖及舞美设计奖。尔后,经逐级筛选,《秋风辞》于11月中旬选调进京,参加全国戏曲观摩大会演出,获大戏剧本一等奖、演出二等奖、导演三等奖、布景设计一等奖、道具专项奖和主演二等奖、配演二等奖、群众角色奖。并进入中南海怀仁堂向中央首长汇报演出。《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全国三家报刊杂志发表评论文章,盛赞《秋风辞》是一部高档次的艺术精品,是历史剧创作新一个里程碑。剧团饮誉京华,作品蜚声中外,为福建人民争得荣誉,省政府特令嘉奖。1987年8月,新编古代剧《烛影摇红》,参力口省第十七届戏剧会演,获得音乐设计奖、舞美设计奖和演员奖。1989年10月,创作现代剧《涨潮》,参加省首届艺术书演出,获剧本创作奖、演出奖和演员奖。1990年10月,新编古代剧《风雪潼关》参加省第十八届戏剧会演,获剧本二等奖、演出奖、音乐设计奖和演员奖。1993年l2月,新编古代剧《玉笛梅魂》,参加省第十九届戏剧会演,获得了剧本奖、剧目奖和演员奖。1996年12月,新编古代剧《藩国纪闻》参加省第二十届戏剧会演,获剧本一等奖,剧目奖、舞美设计奖和优秀演员奖等。1999年5月,新编古代剧《江上行》参加省第二十一届戏剧会演,获剧本一等奖、导演奖和演员奖。2001年10月,《江上行》剧组赴山西太原,参加中国第六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获得了剧本、演出、导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等多项一等奖。

莆仙戏二团

莆田市荔城区莆仙戏二团,前身系原莆田县前进剧团 (又名跃进剧团),创建于1952年2月。1973年重新组建,命名莆田县莆仙戏二团。2002年7月,原莆田县被撤销,剧团隶属莆田市荔城区管辖。

1981年,该团原创演出的《状元与乞丐》在社会会上获得巨大的轰动效应,受到中央文化部和各级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修改提高之后,被荣调晋京参加展览演出,誉满京城。剧本入选全国优秀剧本奖,并被全国二百多个剧团纷纷移植演出,使莆仙戏再度引起全国瞩目。

从1980年至1982年,该团连续被评为全省上山下乡先进剧团以及地、市、县先进单位,1982年被评为全国农村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出席全国农村文化工作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并作书面发言。1985年至2002年参加省十六至二十届戏剧会演中,该团创作剧目《逃难记》、《葫芦湾》、《第二十七名进士》等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共获各类奖项30多个。 目前演员队伍强大,全团56名演职员中、副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9名,其中青年优秀演员肖向阳、刘可腾等, 曾参加全国性和省历届调演中荣获演员奖。面对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他们自强不息,树立精品意识的同时,抓住戏曲乃通俗文化的特点,扩大上演剧目,送戏下乡,深受广大莆仙观众喜爱。

莆田市硕嘉剧团

其前身为莆田县戏研室剧团、镇勋剧团,该团演员阵容强大,演出水平高超。领衔主演吴丽卿(多次获省优秀表演奖、金牌奖和全国群英奖)。

莆仙戏芳草剧团

该剧团创办于1989年10月,团长冯元标既是作曲者又是二胡演奏者,其妻郭志萍既是导演又是本团主要演员。该团的主要领导和主创人员都是科班出身,他们在继承整理挖掘莆仙戏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每年注意新创或移植三台大戏,从而形成目前保留传统大戏节目近五十个,并且常演不衰。在演出质量上能做到博取众长,虚心请教,每个行当都严格把关,力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

莆仙戏南门大厦剧团

该团创建于2000年。团长张金标,1968年出生,城厢南门人,从事五金和鞋业工作是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他热衷于莆仙戏剧,经商办企业赚钱之后,首选项投资全莆仙戏剧团,除自己创办的南门剧团之外,还投资了南门一团、大辉煌(南门二团)剧团、侨台(先好)剧团、圣岛剧团、天资剧团等近十个莆仙戏剧团,实行民间职业剧团集团化管理。讲信誉、保质量是张金标经营、管理剧团坚定理念,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不管台下是否观众多少,他们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演出,从不马虎应付。所以凡是他们剧团演过的地方,当地群众肯定会有第二次邀请他们再度光临演出。

福建艺校莆田市戏曲班

福建艺术学校莆田市戏曲班位于风景秀美的莆田杨梅山南麓,一九七八年经省文化厅批准成立,是孕育莆仙戏优秀后辈人才和社会文化艺术人才的摇篮,也是弘扬莆仙文化艺术的基地。

三十年来,该校由以培养莆仙戏表演专业为主的莆仙戏学员班逐步发展为集莆仙戏表演、声乐、器乐、舞蹈、美术等专业为一体的专业艺术学校,并于2004年首招莆仙戏大专班学员,致力于培养高等艺术专业人才。

该校拥有一支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优秀教师队伍,还聘请总校教师及省、市著名艺术家来校任教。建校迄今,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从该校毕业的学员大都成为各专业文艺团体或其他领域的骨干,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或成为社会名流,不少学员多次在省级乃至国家级艺术比赛中获奖,其中有5人次获国家级奖项,30多人次获省级奖项,为学校也为莆仙文艺界赢得了荣誉。

在培养艺术人才的同时,该校还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项社会文化活动及国内外文化交流:多次参加全国、全省组织的各项大型文艺活动和慰问演出,获得各界的一致好评;日本专家、六国留学生,联合国国际传统音乐学会秘书长迪达·基斯庭信一行以及日港表演艺术家等都曾来校观摩交流。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弘扬了莆仙特色的民族文化。

面对21世纪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学校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把莆田市戏曲班办成一所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艺术学校而努力。

福建艺术学校莆田市分校,又称莆田市艺术学校(简称“莆田艺校”),成立于1978年,是莆田市唯一一所培育莆仙戏后备人才的学校,30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他们走出校门后大多成为专业艺术团体骨干,不少学生还多次在省级、国家级艺术比赛中获奖,为莆仙文艺赢得荣誉。2008年11月14日上午,莆田艺术学校历届的校友及嘉宾300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艺校,庆祝莆田艺术学校建校30周年。

现任校长:王少媛(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鹭岛流声剧团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