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溯源
2013-12-19 13:57 来源:福建省情资料库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越剧 越剧,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形成于浙江嵊县,时称“的笃班”或“小歌班”。20世纪20年代,开始传入闽北,当地观众称其为“嵊戏”,又因演员全系女性,多演文戏,故又称“女子文戏”。抗日战争时期,越剧在闽北广为流行,仅建瓯一县就有专业的“如意女班”和“越民女班”、“知音女班”等著名班社作固定性演出,剧目有《西施》、《碧玉簪》、《梁祝》等。20世纪40年代达到兴盛时期,仅民国36年(1947年)10月1日至15日半个月时间。建瓯县就上演了25个越剧剧目,其中有《桂花亭》、《金枝玉叶》、《万花船》、《小孟丽君》、《珍珠塔》、《女状元》等。此外,越民女班还上演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共34本,连演一个多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越剧在福建得到进一步发展。1959年11月,上海芳华剧团团长尹桂芳率团迁到福州落户,改名为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她们经常深入海岛、山区以及厂矿工地,演出《红楼梦》、《盘妻索妻》、《屈原》、《沙漠王子》等剧目。 从50年代至60年代,福建全省有20多个越剧团,遍布于闽北、闽西乃至闽南地区,一时成为仅次于闽剧的福建第二大剧种,历届全省戏剧会演都有越剧参加。1964年,第三届戏曲现代戏会演时,崇安县越剧团创作演出《梁》剧。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省越剧团被解散,演职人员被迫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后,逐渐得到恢复。省芳华越剧团在尹桂芳的精心培养下,涌现出一批“尹派后秀”,每隔一二年回上海“娘家”作“探亲演出”。1986年12月21日,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广播电台、海峡之声电台、福建电视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为祝贺芳华越剧团建团40周年,在福州联合举办越剧尹桂芳流派广播电台演唱会。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戚雅仙、吕瑞英以及尹派传人等从上海赶来福州祝贺并同台演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题词祝贺。1987年,柘荣县越剧团创作演出的《山里人》获福建省第17届戏剧展演剧本一等奖以及导演、舞美、表演等奖项。其舞台布景图于1990年参加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舞台美术展。宁德地区越剧团编演的《四季恋》、《溜冰场上》参加省第16届戏剧会演。1989年8月2日,在福州成立“福建省越剧之友联谊会”,定期举行演唱比赛活动,会员达数百人。1990年12月10日至17日,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应香港联艺娱乐有限公司邀请,首次出访演出《红楼梦》、《玉蜻蜓》、《盘妻索妻》、《何文秀》等传统保留剧目。1992年10月至11月,剧团再次赴港演出《天雨花》、《风流才子》、《秦楼月》等剧目。《红楼梦》作曲者之一高鸣获首届中国“孔三传”奖。1993年,《玉蜻蜓》获第3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优秀音乐奖、剧本创作奖,以及导演、舞美、灯光设计等奖项。1994年,《玉蜻蜓》获全国“文华剧目奖”,陈子南、熊长羚获“文华舞美设计奖”,王君安获“文华表演奖。”同年,王君安与李敏双获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牌奖。1995年4月,芳华越剧团晋京演出《玉蜻蜓》,并到天津、上海、南京、常州等城市巡回演出。1996年9月中旬,福建省芳华越剧团赴浙江嵊州市,参加为纪念越剧诞生90周年而举办的“日发杯”全国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熊菲等3人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同年12月24日,芳华越剧团举行建团50周年纪念活动。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