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剧音乐特点
2013-12-19 13:37 来源:福建省情资料库 责任编辑:陈颖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芗剧(歌仔戏)音乐由闽南“锦歌”、“车鼓”和台湾民间音乐结合而成。 一、唱腔 为民歌联缀体结构,分为[七字调]、[哭调]、[杂念调]、[杂碎调]和民歌小调五种: (一)[七字调] 由锦歌[四空仔]发展而成。羽调式,分高、低两腔,高腔适于表现喜悦、激动之情;低腔适于沉思、悲叹,板式运用灵活。咏叹时,采用清板或停板的形式;急促叙述时,采用流水板或删去过门的[七字仔连],唱词只有两句的,则采用[七字仔爿]。由七字调反弦而成的[七字调反管]俗称[七字仔反]和[七字调中管],调式不变,调门作四度或五度移位。曲性开朗活泼,可以适应不同音域演员演唱。 (二)[杂碎调] 是从锦歌[杂碎]改良和发展而成。旋律丰富,板式多样,适于叙述抒情。分正管、反管、中管三种调门,以适应不同音域的演员演唱。 (三)[杂念调] 又称[台湾杂念调],是由锦歌[杂念]衍变而成,旋律、节奏、速度都比较自由灵活,是一种唱念结合的多段体宣叙调。 (四)[哭调] 是从丧礼哭腔和民俗歌谣中提炼出来的唱腔,有[大哭调]、[艋舺哭]、[宜兰哭]、[琼花哭]、[江西哭]、[九字哭调]、[运河哭调]、[乞丐哭]等近20首曲牌。 (五)[民歌小调] 俗称“调仔”,有[锦歌五空仔]、[倍思仔]、[思想起]、[心酸酸]、[行船调]、[雨伞韵]、[采茶调]、[长工调]、[汉调]、[补瓮调]等100多支曲牌。 芗剧主要唱腔的调式多为两调交替的混合调式,如[七字调]、[卖药哭]和[大哭调],在不同乐句中突出角、羽二音,形成角、羽混合调式。[杂念调]、[大调]和[背思调]为商、徵混合调式,给唱腔提供转调的方便。同宫异调或异宫同调,使曲牌的联缀顺情成理。采用异同宫调联缀法和两调交替的混合调式是芗剧唱腔的突出特色。 二、器乐 由串仔、吹牌、锣鼓经三个部分组成。 (一)串仔 即丝弦乐曲,用于衬托场面气氛和配合表演动作、人物感情,有[银钮丝]、[小洞房]、[小开门]、[九连环]、[柳青娘]、[万年欢]、[水底鱼]、[八板串]、[火石榴]、[粉红莲]等60多首曲牌。 (二)吹牌 即唢呐乐曲,分大吹和小吹两种,大吹用两支大唢呐齐奏,配以大锣、大钹,称为“插大介”;小吹用小唢呐吹奏,配以小锣、小钹,称为“插小介”,曲牌大多来自京剧。 (三)锣鼓经 大多来自京剧,较有特色的是唱腔中的过门插介。 三、乐队和乐器 传统乐队分文爿和武爿,各4人。文爿有头手弦,司壳子弦、六角弦兼大吹;二手弦,司大广弦兼双清;管乐,司笛子、洞箫兼鸭母笛、嗳仔、大吹;弹拨,司月琴兼三弦。武爿有头手鼓,反鼓、竖板、倒板兼通鼓;板鼓,司小锣兼通鼓、小叫、响盏、双铃;正锣,司大锣兼钟锣、云锣、虎锣;副钹,司大钹兼小钹。后有增设西洋管弦乐器,乐队相应扩大。 特色乐器有壳仔弦、大广弦、月琴和台湾笛。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