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舞台美术
2013-12-18 23:46 来源:福建省情资料库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三、砌末 闽剧常用的道具有文房四宝、銮仪器仗、刀枪旗帜、公堂刑具、神佛祭品、布城以及水旗、车旗等。此外,还结合一些剧目的特殊需要,制作接近当地生活用具原型的新道具,追求地方特色和形象逼真。20年代以后,较长时间用真刀真枪,如铁制的刀、剑、关刀、叉、九节鞭、流星锤等。《杨胜打铁锏》剧中的“踏罐”,用10个真的薄坯茶罐叠成塔形,让演员踏上表演各种动作。在“过火阵”的戏里,使用了火圈、火把、火球等。在时装戏《新茶花》里,还把风琴搬上舞台。 四、舞台装置 闽剧舞台装置早期很简陋,凭借庙台或戏台正中板壁上的“福禄寿喜”、“天官赐福”、“蝙蝠团寿”等画面为背景,将左、右两门题为“出将”、“入相”或“出风”、“入雅”,供演员上下场。演区仅有一桌、二椅,亦常以桌代山,倒椅为井。据说20世纪初,“善传奇”班经理张友梅(即梅钻),请一位人像画师李燕友,绘制云景和水景悬挂于舞台后部,得到观众欢迎。从20年代开始,俞鸿冠和贺逸云、贺馨如、贺梦云三兄弟尝试用纸画景,将竹篾作框的纸质景片制成山片或破墙片等。起初每出戏仅有个别场面摆设这种单片布景,以后逐步发展为全剧每场都用景,且从单片布景过渡为画幕背景和硬片近景组合的布景形式。这种布景称之为“平常景”,是一套分类式的画幕背景,即由宫殿、大厅、花厅、公堂、庵堂、卧房、神庙、寺院、丧堂、野外、花园、街道、贫家等14幅画幕背景和石桥、瀑布、城楼、水景、火景、营房、山石、村舍等硬片布景,分别根据剧情环境的需要组合而成。 民国11年(1922年),福州上演《水淹汤阴县》时,艺人贺馨如为之绘制竹扎油条式滚动水幕,表现水浪滔滔的景象,开创闽剧首用机关布景的历史。不久,贺逸云在《刘香女游十殿》中,设计绘制一套机关布景,表现地狱里开膛剖腹、断锯肢体等阴森恐怖的景象。由于机关布景巧妙地结合绘画、机械、电工、木工、纸扎、魔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在舞台上创造出人妖变化、火烧屋坍、飞檐走壁等瞬息变幻的戏剧场景,因而受到好奇观众的欢迎。当时使用机关布景较著名的剧目有《陈靖姑》、《白蛇传》、《白玉堂》、《西游记》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机关布景多因喧宾夺主,有损表演艺术,或宣扬封建迷信而受到批评。同时,一批经过专业训练的舞台美术工作者充实剧团,参加布景的设计和制作,在继承闽剧传统布景技法的基础上,向话剧及其他剧种学习,进行革新创造,使闽剧舞台面貌有很大变化。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比较成功的作品有《草人护笋记》(华山设计)、《花烛之夜》(刘子崇设计)、《五虎口》(刘宏规、林仲能设计)、《彩云归》(韩郁生设计)。这些作品在巧妙使用软、硬景造型变化方面显示了单纯化的艺术魅力。90年代前后,随着舞台技术进一步发展,演出中更多地依靠灯光的光色明暗变化制造戏剧情绪气氛;同时,使用品种繁多的新材料制作布景,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例如《丹青魂》(郑志光设计)运用疏密有致的绳线垂挂为表现形式,通过绳条的不同组合变化,形成各种舞台调度依托的通道,更在那不断变化的灯光渲染中,赋予绳条以各种灵性,结合人物心理变化,或表现疏朗秀丽的情调氛围、开阔高尚的精神境界;或透过绳网笼罩的恐怖幻觉,显现惊恐不已、震颤悔悟的内心感觉。1993年,《丹青魂》舞美设计获国家级文华大奖,设计图被选送参加布拉格国际舞美展。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还有《御前侍医》(福州闽剧院红旗剧团演出,陈子南、刘渔熙设计)、《拜石记》(福州闽剧一团演出,华山设计)。 |
相关阅读:
- [ 11-17]闽剧舞台新蕊初绽放 将于20日倾情上演
- [ 11-07]福州三大民间故事都发生在上下杭 皆改编成闽剧
- [ 11-04]福建闽剧艺术中心11月惠民低票演出公告
- [ 11-04]闽剧“贻顺哥”巴黎获奖
- [ 09-22]榕闽剧《红裙记》再晋京 参加梅花奖30周年展演
- [ 08-15]三朵 “梅花”联袂献演引侨胞赞叹 闽剧历久弥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