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住房梦
www.hyyz888.com 2013-08-23 17:49 赖媛媛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群山环抱,峰回路转。我的家乡屏山镇河东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就世外桃源般地坐落在云蒸雾绕的红石寨脚下,依山傍水,如诗如画。 如今,一条宽阔的水泥公路,犹如一条灰色的大飘带,蜿蜒在重峦叠嶂间,与横江相贯通,直指河东村口。公路的修建,大大方便了村民们的生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不断深入,农业税免了,种地还能拿补贴,村民们种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生活越过越红火。“红石寨”翻秋花生等特色农产品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远销大江南北。 2008年,在县乡统一规划和资助下,河东村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如今,全村已新修5米宽的村级水泥公路7.5公里,建成异地新建点三个,拆旧建新点二个,点内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客家风味与现代气息融为一体。全村屋舍整齐划一,村民们大部分搬进了窗明几净的砖砌小洋楼,用上了电话和自来水,还建起了化粪池,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的历史,过上了幸福快乐的小康生活。瞧,村里还建有娱乐场和老人活动中心呢。 我家新房占地120多平方米,三层,别墅一般。这几年家中收入虽一年比一年红火,无奈奶奶接二连三的几场大病,倘若不是农村合作医疗护着,甭说还能如期装修乔迁,恐怕连搭屋子的框架也得债台高筑。新屋名义上归属于二哥,其实父亲和大哥也曾出钱出力,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自于深圳务工的大哥。为了母亲经商便利,父亲已在屏山新街建了一幢四层洋房,从此我便与爷爷奶奶二哥二嫂们分开住了。 1993年,在打工潮民工流的冲击下,高考落榜后的大哥毅然南下深圳淘金。凭借客家人所特有的吃苦耐劳,大哥硬是在异地他乡闯出了一片天地。大哥只是一名普通打工仔,但兜里总揣回一沓沓令爷爷叹为观止的“老人头”。2005年,通过银行按揭、分期付款的方式,大哥还在深圳这座被外国友人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南国都市置了房安了家,住进了高耸云端的电梯房,孤陋寡闻的爷爷奶奶也因此有幸坐过飞机逛过“世界之窗”。2007年,淳朴厚道的大哥竟娶回一名如花似玉的上海姑娘,这破天荒的稀奇事无异于在这个僻静的小山村掷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深圳是“一夜崛起之城”,我的家乡则成了我心中名副其实的“一夜崛起之村”。2008年暑假,面对勾机的铁臂摧枯拉朽般地将老家泥坯瓦屋拱倒的那一刻,我伤感过,自豪过,当时整个村庄全成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半年之后,当我寒假回来时,横七竖八的老房子全不见了,一排排气派的小洋房却拔地而起,真让我油然而生“陈奂生进城”般的惊喜与感慨。 返校后,父亲也曾多次打来电话说,冲着政府的“家电下乡”,爷爷奶奶家也买了台42寸液晶彩电,新添了海尔冰箱和洗衣机,河东人纷纷揣钱进城“鸟枪换大炮”,人家还送货上门呢,有这么好的政策,大伙儿能不乐么?父亲还说,屏山修高速路啦,都快修到咱家门口了,种莲大户黄叔还新买了辆小轿车呢。 听罢父亲惊喜而又激动的话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父亲是个农民,掘地躬耕大半辈子,饱经沧桑。上个世纪末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头脑活络的父亲就办了家养猪场,当别人刚刚脱贫填饱了肚子时,我家竟成了村里村外首屈一指的万元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腰包鼓了,父亲的胆子也大了,父亲早就想搬出那幢摇摇欲坠的小木屋。1987年,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之后,父亲终于在小木屋对面盖起了一幢二层半(矮小的阁楼算半层)的泥坯瓦屋,标准的上三间,左边还搭了间简陋的小厨房,共占地110多平方米。小木屋稍作修葺后,改作猪圈和杂物间,直到2008年暑假才和泥坯瓦屋一并拆除,改作新屋的庭院。尽管泥坯瓦屋的房间都不大,只有外墙刷着白灰,房间里只涂了层泥灰,贴满了满墙的报纸,门窗也特别土气和粗糙,但一家三代八口人还是兴奋了好长时间,这样的居住条件在当时特让人羡慕。不久,父亲还请人在屋前筑起一堵矮矮的围墙,从此我家便有了自己的庭院,母亲也开始了圈养鸡鸭的创收历史。 每每谈起这些,父亲总感慨道,河东大桥当年并没建,只有一座摇摇晃晃的木桥,材料大多肩挑手提,建房十分艰苦,但比起爷爷的建房经历,那点苦实在算不了什么。父亲告诉我说,上个世纪50年代,正值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栖息在阴暗潮湿的泥巴矮屋里的村民们,全饿得面黄肌瘦两眼昏花,当时还流行风湿病和“水桶脚”(一种病名,患者的脚往往肿胀得水桶般大)呢。无奈之下,饥肠辘辘的爷爷竟多次摸黑上山搞野味,也不时地溜进红石寨背后山旮旯里垦荒种些南瓜地瓜什么的。为了便于歇脚,胆大的爷爷居然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搭了间小茅屋。在爷爷的冒险和处心积虑之下,我们家总算平安地熬过了那段漫长的峥嵘岁月。爷爷的“叛逆”行为竟慢慢地为村民们所知晓,不少村民竟也偷偷地效仿爷爷,平日里大家也就心照不宣了。“文革”期间,曾“挖过社会主义墙脚”的爷爷竟被揪出游街示众大批大斗,在一片雄赳赳气昂昂的口号声中,爷爷的小茅屋,连同七八间无人认领的小屋轰然倒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深受洪水之苦的爷爷开始着手筹建新屋,次年我家终于搬离了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大河河畔,迁进了大山脚下那栋二层的小木屋,爷爷竟累得大病一场。一家老少六口人全挤在了不足60平方米的矮屋内,在当时已经很知足了。因为屋子的一大半是厨房与卧室,除了各式各样的农具堆满了各个角落外,屋里仅有的家俱便是一张用于吃饭和写字的八仙桌和一顶存放衣物的大木柜。夏天,屋里闷热得睡不着觉,全家人总争先恐后地搬上小凳子走出家门乘凉,仰头数星星;冬天,小木屋四壁透风,爷爷只好找来报纸和草帘子堵墙缝,天一黑,大家便早早地钻进被窝躲避风寒,真是苦不堪言。 偌大的山麓,当年就十几户横七竖八地躺着,如今已发展到近百户,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一只只金凤凰纷纷飞出校园飞出大山,踏遍大江南北,甚至漂洋过海。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留守大山的村民也过上了城里人般的幸福生活。 沧桑岁月,弹指一挥间。爷爷的小木屋,父亲的泥坯房,二哥的小洋楼,三代人三幢房,演绎着家乡的巨变,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变和共和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只可惜我无缘亲历那段峥嵘岁月,但我有幸沐浴着党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有着如诗般的流金岁月。恍惚间,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似乎正在我眼前徐徐拉开,令我感慨,催我奋进。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3]我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委督导组工作座谈会召开
- [ 08-23]省民政厅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座谈会
- [ 08-23]福建省榕城监狱党委班子"五个带头"走好群众路线
- [ 08-23]省人口计生委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
- [ 08-23]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
- [ 08-23]省科技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