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为民> 正文

努力提高网络社会条件下的执政能力

www.hyyz888.com 2013-07-05 11:18 来源:陕西日报我来说两句

这篇文章紧紧围绕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社会的广泛、集群作用,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社会的开放、高效作用,提升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社会的虚拟、民主作用,强化党和政府的权力监督;如何善于培养党和政府的网络意见领袖,增强党和政府在网络社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等方面,作了有新意的分析和有深度的论述,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对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尽快提高网络社会条件下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思考。本报今日特全文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网络社会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空间所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虚拟技术场”,是通过网络虚拟数字技术模拟现实情景的社会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从Web1.0到Web3.0的信息网络技术革命已经迅速创造了全新的全球化、信息化、个性化、知识化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以其虚拟性、开放性、高效性、广泛性、集群性、操控性、自治性与民主性等特征,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结构和功能,它与中国已有的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等现实社会同时存在、相互交融,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机蓬勃、错综复杂、充满风险的全新时空,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党情和民情,全面地塑造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和执政环境。

然而,一些领导干部未能适应网络社会条件下对执政能力提出的新形势新要求,面对BBS、新闻跟帖、博客和个人网页、微博、网络社会、博客微视频等等新媒体的涌现,无所适从。从“日记门”、“开房门”到“艳照门”,从“官二代”、“萝卜招聘”到“拆迁冲突”,从“微笑局长”、“表哥”、“表叔”到“房叔”,这一系列“网络(微博)反腐”都表明,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自律,出言不慎,行为失范,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爆炸式的传播下,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众形象,削弱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的延伸,网络民情是现实社会民情集中的、及时的反映。因此,关注网络社会,努力提高网络社会条件下的执政能力,对于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实现治国理政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发挥网络社会的广泛、集群作用,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使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拥有了双向的互动性,扩大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通过网络社会,党和政府可以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使人民群众更好地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参与党和国家及社会的民主选举、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活动。同时,网络社会使更多的人成为信息发布的主体,为不同群体的信息表达、政治参与搭建了一个平台。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表现为既有自上而下的执政党与政府的领导,也有自下而上的群众政治参与和有效的监督。在传统社会中,上一级党和政府要通过下一集机构了解情况,其渠道是单方面的,往往报喜不报忧、报功不报过,上一级机构无法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网络社会则弥补了这一缺陷,网络社会使传统的党和政府组织的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变为互动、多向,为党员和民众表达利益诉求、发表主旨意愿、参与政治决策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

但是,要保障网络社会充分发挥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有效沟通的桥梁作用,就必须发挥网络社会的根本特点。一是保证网络沟通的平等性,通过网络给每一个网民提供更为开放的释放自我的空间,使网络社会成为真正平等的意见市场。二是要保证其合法的匿名性。网络的匿名性给网民带来一定的安全感,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这有利于把民意和民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民意的有效表达体现出民主,而民主的提升必将有利于民意的畅通表达。三是要保障网络的开放性。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中,话语权主要是由发布方控制,而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同时,控制话语权的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很难了解受众的反应及其舆论效果。网络社会为人们带来了不必依赖单一媒体信息源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信息依赖的程度,并使普通民众拥有了话语权。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社会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可能被上传到网上,人民群众可以自由地、真实地表达各种愿望或诉求,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因此党和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全面了解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和人民群众普遍的意愿。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向群众发布有关政策信息,实现与民众的广泛沟通,从而使党和政府的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同时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有关信息,对党和政府的工作进行及时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这些评价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工作,从而促进其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良性拓展。

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网络社会中党和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必须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善于与网民在线交流。许多地方党和政府部门“一把手”在实践中亲自抓网络问政,对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批示督办,自2008年6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在线与网友交流后,地方各级领导与网民开展在线交流活动风起云涌,这方面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其次,就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党和政府的领导与知名网友尤其是意见领袖要以座谈会的形式直接会谈,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再次,通过开设博客和微博,让领导干部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更加简单容易,民众的参与面更加广泛,尤其是在群众最艰苦、最急需的时候,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党和政府作为主心骨。此外,还要开展网上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多从网民的“牢骚话”、“诉苦话”甚至骂声中捕捉民意,虚心听取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和建议;还要打造“网上信访大厅”,设置“领导网上接访室”,让民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与有关领导“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反映诉求。

二、充分发挥网络社会的开放、高效作用,提升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政府公共决策就是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这些公共政策通常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涉及众多人的切身利益。如果政府决策过程中没有民众的参与,不能真正代表民众、体现民众利益,就会影响到公共决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而影响公共政策实施的有效性。长期以来,我们民主决策的主要途径是制定政策的人面向基层召开座谈会,找人谈话听取意见,进而开会讨论通过。这种方法看似在走群众路线,体现民主决策的要求,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征求意见的面很窄,而且听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意见。以往很多决策失误就是这样产生的。无数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证明,当今社会,仍然沿用以往在少数人中征求意见、讨论拍板的决策风险很大。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社会,借助传媒和网络吸引民众参与公共决策,对于促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

民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涉及几个方面:一是了解民意;二是让民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定过程;三是吸引民众参与公共决策的修改过程。通过网络社会了解民意,在目前各国政党和政府中,应用得最多的就是民意调查。在当今社会,借助网络社会开展民意调查,是发现和了解民意的便捷手段,是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重要形式,也是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一方面,网络民意能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较为全面、真实、及时的原始信息,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网络民意能强化政府与公民的决策互动,建立有效的政治沟通,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在网络民意的作用下,政府决策模式逐步由单一的自上而下模式向双向的模式转变,更加注重吸纳自下而上的民意参与。同时网络还具有强大的民意“聚合”功能,正好弥补了公民个人人微言轻的不足,再加上网络空间缺乏传统媒体的“把关人”机制,使得民众的利益诉求能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最终进入政治系统,形成决策议题。如山西“黑砖窑事件”之所以能提上政府议程并得到查处,主要得益于网络民意的干涉和推动。

当然,更重要的是党和政府也可以主动设置民意调查议程,这既是广泛了解民意的过程,也是政府主动的新闻议程设置和政府决策的推广过程。网络社会中展开的舆情调查和相关报道,可以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告诉全体民众党和政府正在开展的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可能有哪些利弊,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并围绕这一议题形成相对集中的舆论。在此基础上,引导民众知晓、认可和支持政府的决策。同时,这也是展示党和政府公开透明的决策、提高群众满意度的过程。

吸引民众广泛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和决策的修改,这是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如将民生问题作为政策议题的认定阶段,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社会直接参与和发表意见,并成为民生问题政策议题认定的主体。什么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是由人民群众自己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表达的。为此,政府可以通过网络社会,开展开放式决策,让网民参与到整个政策过程。在政策备选方案的规划和评估阶段,政府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士由于更了解问题的技术条件、法律规章和财务状况以及在同一问题上前期政策执行的状况和成效,并能预见新政策执行后可能对未来发展及相关领域产生的影响,因而是政策规划和评估的主体,但民众表达的愿望和需求仍然是政策规划和评估的出发点,而尽力满足这些愿望和需求则是这些政策规划和评估的归宿点。在公共政策的确定阶段,决策机制按照党和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加以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原则来安排。最后,在政策评估阶段,同在政策议题的认定一样,把人民群众的评价意见作为主要依据。

三、充分发挥网络社会的虚拟、民主作用,强化党和政府的权力监督。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权力监督是公民依法对党和政府的权力主体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了解和评论的过程,是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而公民要有效地实现权力的监督,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权力执行过程的透明化,或是对滥用权力行为有揭露之自由;二是公民具有对以上两种情况发表言论的空间,从而形成舆论,通过舆论监督权力。因此,网络社会作为权力监督的工具,其作用也正从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作为信息来源,保证公民的知情权;二是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实现公民的表达权与监督权;三是网络舆论通过权力监督,推动公共政策议程,拓宽了政策方案的选择空间,使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并且及时调整公共政策,提升公共政策的质量。

网络社会的监督功能具有全天候的性质。监督主体的广泛性使各级干部这些权力主体无时不在监督之下,只要有网民和虚拟网络社会存在的地方,理论上都有被监督的可能。监督方式的隐蔽性,极大地降低了监督风险,对监督主体起到了有效地保护作用,对被监督者提高受监督意识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监督工具的兼容性,使监督成本大大降低。监督空间和细节的无穷性,给被监督者构成了强大的压力。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在网上的一言一行,有时就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种雷人言语、各式不当行为都将在广大网民全天候的监督之下现形,“表哥”、“表叔”、“天价烟局长”就是例证。

适应虚拟社会这一特性,有利于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加强自我监督,利用网络监督的长效性、全覆盖性,震慑领导干部思想中的消极成分,避免扩张蔓延。同时,网络社会的匿名性质为广大网民监督领导干部提供了便利条件,消解了人们发表言论和看法的各种风险和顾虑,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任一网络终端自由地参与和发表言论,提供相关线索和材料。例如,领导干部、政府机关的绩效考核、干部年度评优、优秀共产党员的网络投票、群众满意公务员的评选活动,都将促使领导干部和政府机构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查找不足。

虽然网络监督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其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正确地对待网络监督,善于吸取网络监督中积极、有益的建设性的意见,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正面作用,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也只有正确认识网络监督,努力学好网络技能,才能恰当地引导网络舆论,提高应对网络监督能力。要做到重视而不忽视,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全方位听取民声,尊重民意诉求,虚心接受、耐心地解答民众提出的意见和质疑。

要提高重大网络突发事件的驾驭能力。网络事件发生以后,要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抢占舆论先机,掌握舆论主动权,及时把握公众的信息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尽快提供全面而真实的信息,赢得公众的信任。要善待不压制,以更加开朗的态度与群众交流,开好网络渠道,网络上揭露的许多不良现象是由于一些群众的正当利益无法得到保护时采取的一种自救手段,不得不求助于网络监督。尽管这些问题可能不太准确,也可能有情绪化因素,但对这些信息必须认真分析研究,不能硬性压制。越是压制、封堵,信息传播得越快。实践证明,出现负面现象,公开比封堵好,主动比被动好,早说比晚说好,自己说比别人说好。要疏导而不堵塞,以更加开放的方式引导网络舆论,用好网络平台;要规范而不放任,以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网络监督,管好网络影响。

四、要善于培养党和政府的网络意见领袖,增强党和政府在网络社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意见领袖通常是各领域的核心人物,拥有权威的话语权以及较强的社会洞察力,能够以敏锐的思维和缜密的逻辑对公众事件发表督导的见解,因此,意见领袖对有关事务的分析和评论会成为社会公共舆论关注的焦点。意见领袖一起对社会现实超强的干预能力,使得网络社会的公共舆论走向现实社会,并引导公共舆论的形成、控制公共舆论的走向,在网络社会的讲课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意见领袖的加入,对网络社会的开展及整个进程将产生不容忽视的信息传播作用。

众所周知,在网络舆论中会不时出现一些虚假信息或难以分辨是非的信息,这就需要靠把握真相或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权威意见对信息进行辨别,及时遏制流言的传播,进而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因此,各国政要都非常重视其网络平台的作用,如欧盟理事会主席范佩龙聘请了200人的团队打理其微博,通过微博发布信息、沟通互动、政治宣传、塑造形象、捐款等等,不仅与网民互动交流,而且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的“粉丝”沟通。

除此之外,党和政府应密切关注网上相关新闻议题的动向。媒介有议程设置的功能,在影响人们想什么或如何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社会的意见领袖的粉丝数量少则几十万,多则数百万,其粉丝数量丝毫不亚于一个纸媒的发行量,如被人民网、正义网评为2012年十佳政务微博之首作者的粉丝就达600多万。此外,加上意见领袖本身的名气,其一言一行本身就是新闻。因此,网络社会的意见领袖也具有设置议程的作用,通过转发和评论,引发人们对某一问题的讨论。

由此可见,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充分地意识到和重视网络社会中意见领袖的作用,积极发现意见领袖的分布情况、擅长领域、影响人群,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重视意见领袖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他们了解舆论动向,通过与意见领袖积极有效的沟通,引导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问题的解决。其次要加强党和政府的网络平台建设,包括领导干部个人的官方微博、机关微博。通过网络社会私人化、生活化、碎片化的特点,搭建民官沟通的桥梁,从而在网络民众中树立亲民形象,在吸引关注度和粉丝的同时,在网民中培养良好的公信力,并在谣言兴起的初期就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还要促使意见领袖好好珍惜自己的话语权。虚拟网络社会平台,既是个人发布私人信息的平台,也是面向大众的公共空间,因此,意见领袖的言论不能仅仅作为个人的私欲来看待,其既然已进入公共空间,自当承担公共领域发言的职责,避免发布和转发虚假信息,避免滥用话语权,在发表或转发观点尤其涉及敏感问题时应做到处处谨慎、时时谨慎、事事谨慎,从而巩固其意见领袖的地位。

综上所述,网络社会正以其特有的张力、无与伦比的速度,改变着传统社会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所有领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政治生活。虽然网络空间的虚拟政治难以代替现实政治,无论网络的政治冲击如何,政治的核心问题、政治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但网络社会的发展迫使我们必须要适应并利用网络社会的发展,推动现实社会的政治发展。网络社会和虚拟政治的存在,为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和辅助的推动作用,现实政治必须依据新的社会技术要求,做出相应调整和改革,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及网络政治的优势,加快现实政治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网络政治效应所带来的政治问题,积极调整政治统治与治理方式,以适应新技术所带来的社会挑战以及新技术推动政治发展的社会趋势。当然,这种政治调整是在政治主体性的前提下进行的。也就是说,网络政治的出现,不仅仅是政治的挑战,反而是提升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契机。

  • 责任编辑: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