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的记忆
www.hyyz888.com 2013-06-03 17:11 汤礼春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1985年,因在创作上的小成绩,我调到了小城文化馆。我原以为调到文化部门,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我所爱好的创作上。谁知电反过来开始拖我的后腿了。白天,我要辅导和组织业余作者的创作活动;晚上,文化馆为了生存,利用那开始充足起来的电能办舞会放录相,我们这些文化干部都被抽去守大门。看着那五颜六色旋转的灯光,我这个喜爱读书和创作的家伙只能啼笑皆非而已。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大,电的缺口也越来越大,我所生活的小城虽然紧靠着丹江水电站,却几乎天天停电,文化馆的舞会录相厅自然也办不下去了,把晚上的时间交还给了我们。我只有又回到了靠点腊烛和煤油灯来看书写作的日子。由于对电太渴望了,就有人向我推荐一种小型电频器,就是来了电后自动接上充电,停电后能管几个小时的照明。虽然当时一个电频器的价格得需我二个月的薪水,但我还是毫不忧豫地买了一个。就是靠这个电频器我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文艺作品。 九十年代中期,我原来所住的阴冷潮湿的小屋成了危房,文化馆只有把办公楼顶楼的一间杂屋腾出来供我居住。到了夏天,阳光直射楼面,烤得我们全家整日像在蒸笼里面,好在这个时候,电力基本供应得到了保障,我们用两台电扇日夜不停地吹,仍旧热汗淋淋;我们只能睡在地上,从冰箱里把冰拿出来,装在盆子里紧挨着我们,好吸收点凉气。这种天气,就是一大早,我都提不起笔,因为刚铺纸写下一行字,汗水就把稿纸打湿了。当时,我们已经知道空调的存在,但只有一些单位才装有空调,而私人装空调十分难。因为听说首先要得到供电局找熟人托路子得到批准才行;另外还要重新牵电线进屋。既使这两个条件都达到了,我们还是装不起空调。因为我们夫妻俩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500元。 到了九十年代后期,由于电力越来越充足,社会生活的普遍提高,很多家庭都开始装空调了,但我们这个小家依旧装不起空调。我老婆所在的工厂不声不响地倒闭,连一分钱的生活费都发不出来;而我所在的文化单位也是清贫困窘,我每个月仅有三百余的生活费。但我此时开始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要有一间装空调的书房,有一台电脑,不论春夏秋冬,我都能看书写作投稿。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1999年,已经46岁的我毅然在单位办了留职停薪,带着全家人远赴广州打工。在广州打工的日子,我们就在一个花园小区租下了带有空调卫生间的两房一厅居住。这是我们全家第一次享受空调和卫生间。一想到这样的生活居然是在打工的日子才能享受到,我就感慨多多。 在广州打工五年后,我们回到了老家武汉,在一个新建的小区花园买了一套4室2厅2卫的新房,装上4台空调,三台电脑,每个房间和客厅都还精心装上了各色吊灯。当我们全家搬进新房第一天的晚上,我特地将所有的灯光全部打开,我们的新家顿时笼罩在一片辉煌璀灿之中。我惬意地走进我的书房,打开空调,在清凉之中打开电脑,我开始写下这关于电的记忆……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03]吉林禽加工厂火灾扑救现场 或电火引发
- [ 06-03]"潜艇总动员3"打破国产动画电影单日票房纪录
- [ 06-03]物业公司撤出小区乱了套 垃圾泛臭电费没法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