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病有所医”梦
www.hyyz888.com 2013-06-03 16:47 王玉林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懂事后的记忆中,我一直就是一个不太喜欢做梦的人。很小时候,因为贫困和饥饿,我也曾在睡梦中幻想过很多的新衣和美食,但每一次醒来却都被残酷的现实狠狠地击得粉碎,梦,没有也不会帮我解决任何现实的困难。慢慢长大后,自己却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喜欢上另一种“梦”了,不过它不再是头脑昏睡时的梦幻,而是一种清醒中的强烈渴望景象。我带着疑惑地询问过自己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也就是老家的一位任姓表叔),这到底怎么了。他告诉我,这是梦想,是通过催人奋进可以实现的理想,每个人都有权利也应该拥有。半信半疑中,伴着这种梦想,我读完了高中;揣着这种梦想,我又成了梦想中的军人。不过,在考军校那年,因为阴差阳错的历史机遇,自己却成了曾经最不愿梦到的福州医高专的一名医学生,及至后来又走进了军队卫勤管理干部行列,这不免成了自己对“物极必反”的最佳注解。意外的是,因为这份错缘,却又一次催生了影响我一生的最大梦想。 我进军校的那年(1993年),国家刚提出要建立以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目标,第二年才决定在江苏镇江和江西九江两地试点(即“两江医保”)。军校第三年,我恰巧被分到九江的一家部队医院实习,那是一个位于江西、湖北和安徽三省交界的老区。因为部队医院技术好,服务到位,加上收费也低,周边的老百姓都喜欢到那家医院看病,这中间最大的群体莫过于那些家境不佳的病人。以前的医学界有一种惯说,说是手上没死过病人的医生,最终成不了好医生,当然,这不是说医生必须亲历自己的病人死亡,而是指抢救病人的过程中,医生肯定会留下足够深刻的经验或教训。 命运,有时就是喜欢针对性捉弄人。我的首次实习从消化内科开始,入科刚满一周的那个下午,我带教医师分管的一名老年女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很快因为消化道大出血陷入了重度休克。当我把那张红色的病危通知单小心翼翼地递到了病人的老伴手中时,他那因为疲惫而显得格外混沌的眼神,随着我对病情的评估很快陷入了极度的迷惘,最后连一旁护士催他去追缴抢救费用的敦促声也似乎未能入耳。老头自顾地把30多岁的儿子拉到一边,小声商量了好久,就把儿子一下推到我们的面前,自己则埋头收拾起床头柜中的个人物品,时不时还用他又黑又糙的手擦拭着眼眶里控制不住的泪流,但奇怪的是他却始终没有赶着去缴钱或催我们先抢救老伴的表现。老头的儿子挪动着嘴唇用我一点也不熟悉的方言和护士解释着什么,护士焦急的眉头也在刹那间停止了上扬,面部的表情也变成了一种痛苦的挣扎,最后在老头催儿子去找我那带教医师的闷吼声中凝固了。我清楚地看到了护士的悲伤,看到了她竭力咬唇也控制不了的两行晶莹泪珠在无声地流淌。我陷入了疑惑,陷入了摸不着头脑的尴尬,最后被护士扯拉着回到医生办公室。慢慢地,众多家属哭哭啼啼的悲泣声消失了,人来人往的病房安静下来,而老太太的病床也空了,她被自己的老伴和儿子雇来的拖拉机拉回老家去了。护士告诉我,因为实在无力继续承担医疗费用,老头只能放弃对老伴的治疗,并希望在她闭眼前把她带回老家。护士还说,这样的情况在当地已不是第一个,预计短期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那一刻,我怔住了,之前常听到的“看不起病”传言竟然就是以这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冰冷方式,一下子立到了自己的面前。当晚,与一起实习的同学说起此事,他们询问我的感受,我沉默了很久,最后只是冷冷地回了一句:真希望这能成为我从医生涯的首例,也是最后一例。同学为我的冷静感到吃惊,却也为这个梦想颔首---希望所有人都不会为看病犯愁,都能做到“病有所医” 。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06]两会策划: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面临“提质”挑战
- [ 03-04]应急救助让“病有所医”不留死角
- [ 01-22]安徽:“让更多地质职工病有所医”
- [ 11-05]卫生部部长陈竺:2015年“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基本实现
- [ 11-05]以法制化保障全民“病有所医”
- [ 11-04]卫生部部长陈竺:2015年“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