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梦
www.hyyz888.com 2013-05-16 17:00 倪贤秀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报纸副刊陆陆续续发表了数百篇“豆腐块”式的短文,我却不知是否有谈论“文学”的资格,而某位主编先生曾经给予的“生活杂感”的评价,更令我沮丧,以至于颇怀疑自己写的东西是否与文学沾了边。后来我想,把自己定位于业余写作爱好者,写了些浅薄无知的文字,总不能算是僭越了吧。 然而写作也终究是孤独者做的寂寞事,即使盛极一时,过后总会归于冷清的。那次去上海,曾独自乘车去了趟鲁迅纪念馆,带着一般朝圣者的常有心态。虽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仍然无法接受此地的寂寞冷清与南京路熙熙攘攘的喧嚣所形成的强烈对照。先生墓前,松柏依旧长青,广玉兰依然丰茂,凭吊者却很寥寥,愈发显得暮色中的先生铜像高处不胜寒。纪念馆里的参观者也屈指可数,我可以不受打扰地静静观摩那些展品和手稿。只有几个日本人带来些许喧闹,他们无不充满欣羡和尊崇的神态。天色已黄昏,是纪念馆下班的时间了,一个年青的馆员推开门扫了我一眼,很有教养地退出,并未加以催促。走出鲁迅公园,我只觉一种悲凉浸入骨髓--纵使文坛的泰山北斗,文学与文学家的命运大抵如此! 当然现今的“文坛”自有另一番热闹--有“才气”的美女领一时之风骚,反“时弊”的少年天才大行其道,而各类名人出书依然风光无限,屡创天价与天量。但掩卷之后深思,也真的“不过如此”,算不上真正的文学。 心目中的“文学爱好者”,大概是不同凡响的人物,他们献身于文学,痴迷乃至狂热。因此当今的文学青年颇不易得,青年自有更广泛的人生路向,不易执迷于一端。其实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增多,于文学也并非悲哀的事,一则见得社会进步,二则总有青年在寂寞的空气里悲壮地选择坚守,人数不必多,却尽属精锐。唯一担忧的倒是在普遍功利化的社会里,文学也成了某些人出名逐利的工具。就是自己,又何尝不知“豆腐块”的卑微与琐碎呢?但生不逢时,既未赶上从前大时代的风云,又不曾遇到凭一篇高考作文而天下扬名的机运,只是偶尔做做文学的“白日梦”,计划着写一部反映自身遭际的作品,算是给同时代的人唱首“挽歌”,笑别人兼以自嘲。但这计划终于一再搁置,不知何时才能开始实施。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迟了就那么痛快了。但她是天才,况且“井喷”般地爆发后就迅速归于平庸。所以力有未逮、伏案尚未功深之前,不妨再等等,正不必囿于年华老大的恐慌。以前读《张中行作品集》,就曾想到,唐诗宋词尚有今人精研格律和平仄,不畏其难,不因其“无用”而抛弃,那么又何惧文学人才的断层呢?热爱文学的青年其实所在多是,只不过寂寂无闻,尚在自我挣扎中,又未加入某种“组织”,自然不入一些高人的法眼。但他们的生灭,其实是不劳拿工资、签合同的作协衮衮诸公多虑的。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16]一个打工者的文学梦
- [ 05-16]杨振宁莫言面对面:科学是发现,文学是发明
- [ 05-16]我的文学梦 厦门已入夏 农村从教路:为生命奠基
- [ 05-16]杨振宁与莫言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我们都是在探寻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