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四川地震 > 正文

防灾手册:谨记防震逃生关键词

www.hyyz888.com 2013-04-20 20:39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资料图表

与日常遭遇的火灾、暴雨和雷电相比,地震发生的概率要小得多。但所谓防患于未然,对每个市民来说,提高地震防灾意识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您有足够的防灾意识和准备,地震的危害也会大大减少。本周,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地震局相关专家,教您一些实用的逃生和防灾知识。

如果地震来了,到底该怎么办呢?北京市地震局宣教中心主任、中国地震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邹文卫向京华家居记者详细介绍了知识,并指出了不少地震发生时的错误做法。

□行动篇

错误做法1

第一反应往外跑。

邹文卫介绍,地震来了之后应以躲为主。国内外案例表明,地震发生后往外跑造成的伤亡更多。很多情况下地震并不大,但不少人跑出去后反而被倒塌的墙体压倒或者被室外悬挂物如空调室外机、广告牌等坠落物砸到而受伤甚至导致死亡。“当然,如果你就住在平房,地震时离门很近,而且室外空旷安全,当然可以选择跑出去,到空旷的地方躲避。”

邹文卫强调,当主震完了之后才应立即转移到空旷的户外。一般来说,主震震动比较强烈,随后可能还有余震。即使房屋在主震中没有受到严重破坏,但如果有强余震,房屋还是可能倒塌,所以要及时转移到空旷的室外,并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广告牌、立交桥等,到紧急避难场所去。

另外,从我国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来看,房屋有“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不同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首先大家应该明确一个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房屋可以抗8度地震,这里的8度与8级是两个概念。8度地震相当于本地20~30千米深处发生一个6级地震对地面造成的影响,或者远处的7级地震和更远处的8级地震对本地造成的与前述6级地震相同的影响和破坏。在北京地区,一般正规设计建造的建筑应该能抗8度地震。

“小震不坏”的意思是说,当遭受烈度低于8度的地震时,房屋一般不受破坏;“中震可修”是指遭遇烈度为8度的地震时,房屋可能会出现轻微破坏,如吊顶坏了、墙体出现裂缝等现象,但修一修还可以继续使用;“大震不倒”是指遭受烈度大于8度的地震时,房屋会受到较严重的破坏,但不会倒塌。北京地区上世纪90年代后正规设计建造的房子如果没有质量问题,一般都能达到这个标准。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发生地震,最主要的是防止坠落物砸伤。只要房屋不倒,再加上采取正确的应急避险措施,安全是有保障的。当然,如果真是特别大的地震,加之房屋质量差,发生了粉碎性坍塌,躲和跑就没有多大差别了。

错误做法2

情急之下选择跳楼。

跳楼不仅会受到伤害,还会受到坠落物的伤害,最好的做法还是保护好头部,先躲起来。

错误做法3

躲在阳台、窗户边上。

邹文卫介绍,从以往的地震来看,很多楼房没倒,但外墙倒了、楼梯也塌了,可以说外墙和楼梯是建筑中相对薄弱的地方。阳台、窗户多是靠近外墙的部分,躲在这里不仅可能掉下去,还有可能被坠落物砸到,而窗户玻璃在摇晃挤压下容易破碎,会被扎伤。

  资料图表

错误做法4

逃生时乘坐电梯。

邹文卫指出,从高楼撤走时应该走安全通道,千万不可坐电梯。因为地震发生时电力系统有可能中断,会被困在电梯内。这一点与火灾逃生相同。如果没有灯光照明,可顺摸着楼梯靠墙的一侧下行,因为楼梯的扶手一侧有可能在地震中损坏,在没有光亮的情况下,沿楼梯扶手一侧行走容易发生意外。

错误做法5

待主震平息后蜂拥而出,到处乱窜。

逃到户外后,首先要注意躲避广告牌等高空坠落物,远离高大建筑,到空旷的场所,最好到就近的紧急避难处,那里有应急物资,也会有政府方面的救助;若离紧急避难处较远,也可到学校、医院等机构附近,等待救援。紧急避难场所一般都建立在公园、绿地、广场和空地。长期固定的避难场所主要为城市公园、区级公园、大型体育场、学校操场等。

正确逃生方法

在室内的人遵循就近躲避原则,迅速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选择卫生间、储物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倒塌的空间避震,也可选择到坚固的桌子、床下或者内墙墙根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注意头顶枕头、沙发靠垫、安全帽、脸盆、书包等能保护头部的物品,实在没有物品,双手抱头也行,此外尽量选择蹲着或蜷起来的姿势,减少人体暴露的面积,减少被击砸的可能性。总结起来就是:蹲伏(马上蹲伏在桌子或床下)、躲避(找到合适的部位躲避)、护头(用物品或手护住头部)。

在主震平息后,在撤离前应该尽可能关闭燃气、电源等,防止火灾发生。邹文卫表示,如果地震发生时正在使用燃气,应先考虑关闭火源,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而这也对市民提出了日常要求:至少应该知道燃气阀门、电源电闸如何使用,并使其保持灵活好用。

对于市民来说,防灾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个防灾不仅体现在一旦发生地震时该怎么办,还体现在日常的思维和行为中。

□预防篇

熟悉房屋和周边环境

邹文卫认为,对于普通市民来说,首先要具备的就是防灾意识和防灾知识。除了知道地震到来时该怎么办之外,还得熟悉自家房屋情况和周边环境。

首先要了解的是自家房屋的抗震能力。据了解,体型规则、均匀、对称的房子抗震能力强。

不规则的建筑如竖向不规则的上大下小、头重脚轻的房屋体形,局部突出的L形等抗震能力较差;砖混结构的房屋抗震能力要比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弱;混凝土标号不够、钢筋不合格、偷工减料等房子的抗震能力也会减弱;较早的房子依据的抗震设防标准相对较低,后建的房子抗震能力相对较强。

其次要了解自家房屋周边环境,熟悉距离自己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在哪里,或者周边有哪些空旷的场地等,一旦发生地震,逃生后该去往哪里最好做到心里有数。

  资料图表

合理摆放家具物品

对于市民家庭来说,室内家具等的摆放也要考虑防震要求。

邹文卫介绍,家具物品摆放时要遵循“重在下,轻在上”的原则。“本来地震本身影响并不大,但由于摆放物品不合理,结果被放在柜子顶部的重物砸了,这种事情也发生过。”衣柜不要放在离床很近的地方,避免地震时直接倒在床上造成伤害;衣柜等大家具也不能摆在门后,避免地震后倾倒将门挡住无法逃生。

一些大型吊灯、悬挂物等一定要做好加固措施;电视机等易倾倒的物品可用较结实的双面胶将电视机底部与电视柜粘接牢固;如果家中有大面积的落地玻璃门窗和玻璃隔断,或有大的玻璃镜子或玻璃物品,最好贴覆上透明的塑料薄膜,以防地震时破碎伤人;让室内逃生线路确保通畅,避免出现被堵的状况……

定期演习培养意识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地震预备演习也是有必要的。如有可能,您可尝试制订出应急方案,并带领家庭成员进行室内外演习,以熟悉逃生路线。

应急包放在哪里合适呢?专家表示,家庭中搁放应急包,有两条原则可以遵循:一是放在随手可得的地方,如睡觉的床边;二是放在家中可躲避地震的地方,如卫生间等。总的原则就是如地震突然发生时,应急包尽可能地在身边或方便随身携带。

□体验篇

最好要行动快过思考

为了体验地震的实际效果,8月14日,《京华家居周刊》采编三人一行专程来到北京市地震局海淀地震台的地震模拟屋实地体验了地震的震撼感觉,即使早就做好心理准备并熟知避震知识和逃生流程,我们依然被“晃”得有些“迷糊”。

这个地震模拟屋是一个拥有客厅、厨房和储物间的居家场景。开始之初,我们坐在客厅的小凳上,紧张地等待着“地震”的来临。突然,地面开始摇晃起来。即使早有准备,但在刚开始摇晃的那一刹那,记者本人还是有点恍惚,随后才反应过来用双手抱着脑袋躲到桌子底下。

摇晃在继续,并且越来越剧烈。“嘭”的一声,厨房里的煤气、自来水都开始往外放气、放水,巨大的声音让人心生不安。紧接着,墙顶的灯、吊顶开始往下掉,墙上的挂画也掉了下来,摇晃还在继续并有加大的趋势,若是走路的话估计会有些不稳。即使知道是模拟屋,记者心里还是有些打鼓:不知道这地震会持续多久,还会不会比现在更猛?持续摇晃一段时间之后,地震终于停止了。

停止的那一瞬间,记者觉得自己有点被摇“蒙”了,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要赶紧往室外跑。在往室外跑的时候,有反应快的同事按照事先掌握的知识——逃生前先关掉煤气阀门、电路开关和自来水阀门,但在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忘记了电路开关。

■经验总结

这次模拟的地震烈度为7,相当于5级多的地震。经过这次地震,大家探讨认为,地震本身并不常见,一般人都没有经验,且一旦遭遇紧急情况,难免会紧张甚至反应迟钝,即使掌握了相关知识,也很有可能因为紧张或者意外而导致无法操作。

因此,这种亲身体验和预先演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家应该将防灾意识提高到快过思考的地步。一旦遇到摇晃,立马形成条件反射,保护头部躲到坚固家具的下面或旁边,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安全的概率。

(普通读者若想进行地震体验,可登录北京市地震局官网查看相关地震台的开放信息进行预约)。

关于地震,社会上也有着流传甚广的错误认识和做法,邹文卫也一一进行了指正。

  资料图表

□勘误篇

错误认识1

北京是皇帝选的风水宝地,不会有地震。

邹文卫指出,北京位于地震带上,历史上三河-平谷一带曾发生过8级地震(1679年);城区及周边也发生过5~6级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也曾波及到北京,北京死亡100多人。在北京确实有地震危险性,虽然有地震危险性并不意味着北京随时会有大地震,但每个市民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防灾意识。

错误认识2

有些人对地震预报期望值过高,看到奇异的自然现象,就会有关于地震的各种猜测。

据介绍,在有些地震发生之前,确实会出现异常的自然现象,如地光、井水变化、狗不进舍等。但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地震之前有宏观异常现象,但这些异常现象的出现与地震没有必然的直接关系。还有很多原因可以导致它们的出现。邹文卫说,气象因素与地质因素都可能引起异常现象,但引起异常现象的到底是什么因素,很多时候无从判断。他指出,地震预报还是要看官方预报,官方预报会在很多证据的基础上提出预测意见汇总,再经过反复论证后发布的,相对科学,希望大家不要妄自揣测。

“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地震预报上也是不现实的。”邹文卫坦言,地震预报依然是世界性科学难题,地震属于灾害,且地下情况复杂,目前的地震预报更多的处于探索阶段,大家能做的主要是做好防震准备、提高减灾意识,做好前期工作。这些房屋抗震、防灾意识提高等工作做得好,一样能大大减轻灾害。

错误认识3

在遇到地震时,有这样一种说法广为流传:人们可以根据地震时的表现来判断这地震的大小远近,再决定是否需要躲避逃生。

“从理论上讲,确实可以根据地震时人们感受到震动的情况来对地震做出判断。”邹文卫说,在一定震中距的范围内会感觉出“上下颠簸”的纵波和“左右摇晃”的横波。如果感觉像在船上忽忽悠悠的,一般是远震,因为它的周期与高楼的自振周期相近,人在高楼会感觉比较明显,低楼层大多没有反应;如果是近震,震动频率高,人在高楼反而没有平层和低层的人感觉明显。

但这些都是理论情况,实际情况比较复杂,震动感觉与所属地质环境、房屋构造、人的感应和灵敏程度等因素都有关。在地震时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判断。他认为,先判断再行动的做法并不可行,建议市民一旦感受到震动就先躲震避险,地震停后立即转移。

错误认识4

网络红人声称,试验证明,其实地震时躲在桌子下,反倒容易受伤。

有个美国民间人士声称在土耳其做过一次试验表明,模拟地震中,在桌子、床底下安放的模特受伤严重,在家具旁的模特则安好无事,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地震时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而要以比桌、床高度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目前,这种地震避险方法在网上广为流传。

邹文卫介绍,这个美国人的结论并不被美国地震科学界认可。他表示,首先这个美国人的结论来源于只在土耳其做过的一次试验,没有重复性,可信度不高,在网上也搜索不到他的相关论文。此外,地震本身是个很复杂的现象,地震类型、震中距远近,地质条件、建筑类型、桌子的坚固程度等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没有固定答案。

“如果是地震导致了楼房粉碎性垮塌,那伤亡都是随机的,与人在哪里关系不大。”邹文卫介绍,他认为,从安全性角度讲,最安全的还是桌子底下,随后是桌子旁边,其次是内墙墙角。

错误认识5

有的人会问:如果按照这么做了,躲在桌子底下就一定安全,不会受伤吗?

“这种说法也不科学。”邹文卫说,只能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躲在桌子底下等避险措施能够提高安全的可能性和概率,具体情况与地震大小、烈度、桌子是否坚固、房屋结构等情况相关,只能说是相对的概念。(记者程建兰)

·地震相关知识大全 在不同环境中怎样避震?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