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专题>创先争优在福建>简报快递> 正文

660

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8月25

【基层组织建设年专刊之三十四】

编者按:福州市全面推广以“一个核心、三支队伍、五个机制”为内容的“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第2384期)专期刊发了这一做法,现将该期《简报》予以转发,供学习借鉴。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简 报

2384

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8月10日

【基层组织建设年专刊】

“小共建”转变为“大覆盖”

——福建省福州市推广“135”工作模式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福建省福州市全面推广以“一个核心、三支队伍、五个机制”为内容的“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强化“一个核心”,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覆盖。强化社区党组织在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中的核心地位,着力完善网格化的组织体系。在巩固“一社区一支部”基础上,推行“社区建党委(党总支)、小区建党支部、楼院建党小组”“三级核心网络”做法,推进党组织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多样衔接,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组织网络。一是抓点上达标升级。在城市新区、城郊结合部和新建居民区同步建立党组织,根据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实际和社区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及时将具备条件的社区党支部调整升格为党总支或党委。二是抓线上拓展延伸。按照“活动能力互补、知识结构互补、兴趣爱好互补、思想状况互补”原则,在小区、楼院单独设置和联合设置党支部、党小组,使每一个党员都能参加组织活动并发挥作用。三是抓面上衔接覆盖。发挥社区党组织主导作用,将党建网络延伸至周边的集贸市场、商务楼字、商业街、行业协会、工业园区等,实现社区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

建设“三支队伍”,激发区域化党建工作活力。一是建设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按照“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运作”要求,推进以社区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实施“千名大学生服务社区”计划,打造“社区工作者——社区党组织书记——事业编制社区党组织书记——街道副职”和“社区工作者——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并行的社区人才“培养成长链”。全市共招聘690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368名社区工作者取得“社区服务与管理”大专学历证书,467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和4157名社区工作者取得岗位资格证书。二是建设履责化的党员队伍。采取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管理方法和联系卡、活动登记卡、表现反馈卡登记制度,加强对区域内在职、退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组织社区工作者党员挂牌上岗、承诺践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开展“讲诚信、重感恩、比奉献”活动,鼓励在职党员带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离退休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全市有6.7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到居住社区登记并参加活动,有8731名流动党员主动亮出身份,2759名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社区。三是建设社会化的志愿者队伍。组建以党团员为骨干、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志愿者队伍,开展“我为社区建设作贡献”、义务劳动日和助业、助医、助老、助困、助学等服务活动。目前,全市3000多支志愿者队伍人数达到30多万人。

健全“五项机制”,增强区域化党建工作实效。一是共同参与组织机制。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辖区单位与社区党组织契约共建等制度,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社区党建新格局。全市90%以上的单位与驻地社区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986个机关单位向社区开放活动场所1031处。二是民主管理监督机制。推进社区居务、党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完善以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党员大会、党员议事会、重大事项听证会为重点的民主议事制度,依托社区党员论坛、社情民意恳谈会,发动党员、群众建言献策。三是基本建设保障机制。采取“固定补贴+绩效补贴+奖励补贴”办法,稳步提高社区工作者报酬。实施社区活动场所达标工程,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补助、社会支持、社区自我补充的经费保障机制。目前,全市71.7%的社区活动场所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四是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创新“三必访”、“十分钟服务圈”、爱心超市等服务模式,打造长效服务品牌。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网络,与市民服务中心、劳动就业指导站等服务平台对接,实现公共服务网络在社区全覆盖。五是党建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督查指导和考核评价制度,综合运用经常性督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抓好社区党建工作责任落实。


责任编辑:黄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