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蟳埔渔村手记
www.hyyz888.com 2012-04-05 16:43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习俗,到了当下这个时代都面临着承续的危机。蟳埔村也不是世外桃源,它要进步,要发展,必须与外界相通,但相通,也意味着被眩目、飞速,且充满着各种消费、娱乐与欲望的现代社会征服同化。现在的蟳埔女孩平时已经不再梳簪花围,当然也不再种海蛎。她们也穿短裤,也染头发,她们的未来是上学、打工或者开店。就连虔诚地坚守着祖先传统的老一辈人也没法再忍受蚵壳厝的狭小,纷纷搬进了新盖的小楼。原来,蟳埔满村都是蚵壳厝,现在却越来越少。蟳埔人没有背弃他们的传统,他们没有拆掉祖屋,他们只是作了一个改善自己生活的决定,搬到别的地方去了而已,但房子是不能等的。房子是人创造的,它们的生命与人相连,人离开了,房子就衰朽了。现在许多蟳埔家庭在新房子外墙装饰了许多海蛎壳,也只是徒添伤感而已。 在蟳埔走基层,前后不过两三天,类似的感触却无穷无尽。蟳埔真是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在城市东进的大潮中,它就像个孤岛,40到70岁的这一辈人凭着一己之力坚守着仅剩的传统文化,虔诚得近乎执拗。但他们无法改变周围,蟳埔快要“出壳”了,今后这里将是东海片区的“蟳埔商务区”,规划早在去年就通过了评审,高档的写字楼、会务中心、商场会在周围拔地而起,蟳埔人的生活会更好,但我又很想知道,那他们还会打渔吗,还会敲海蛎吗?他们手执渔网,背着鱼篓从钢筋水泥森林里穿过,还能不能清晰地辨别潮水的方位? 历史进步的代价是文化多样性的丧失,这种代价是否值得,这已经超出我的解释能力,它是整个时代的悖论。 但无论如何,我觉得我们采访的这一辈蟳埔人是幸福的,他们和生活辛苦,但心中装着祖先的客家人一样,隔着时空和遥远的祖先保持着情感的对话,他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该相信什么、以及如何与别人不同。 走基层回来,我仍眷恋着蟳埔。当我站在某座海边的高楼上,远远能望见晋江入海口的时候,我都会下意识地寻找蟳埔的方位。我的家乡河南——那闽粤人民一直没忘的“几百年前的故土”上,已经没有这样的精彩的文化。很多人都没想到,他们曾经住的房子、穿的衣服、说的话,有一天会消失不见。等到这天真的到来,他们才愕然发现自己的传统被不知从哪里来的潮流冲散了,自己成了没有辨识度的人群、沙盘中的一颗沙粒。一样的街道,一样的房屋,千篇一律的城市,没有任何“风俗”,逢年过节看焰火是万人空巷的消遣。 那天采访回来,当我穿着从蟳埔裁缝黄晨那里买来的蟳埔服装、戴着假的簪花围在家溜达的时候,舍友(本地人)惊讶地问:蟳埔女现在还这样穿吗?她们不是只有过节、黄金周或者有人去拍摄的时候才这样穿吗?我看着她惊愕的表情,深深觉得走基层是必要的,总有人要去发现那些淹没在楼群之间、时代大潮之下的东西——媒体责无旁贷,因我们是记录者,我们是社会的眼。 泉州电视台 陈秋心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