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专题>创先争优在福建>简报快递> 正文

517

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12月9日

莆田市荔城区实施村级创先争优“三大工程”

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子

莆田市荔城区深入实施村级创先争优“三大工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强村富民中创先进、争优秀、作表率,真正做到强基固本、帮民致富、为民解忧、让民满意。

实施农村“领头雁”工程,着力抓班子带队伍。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建设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级干部队伍中创先争优。一是注重选拔任用,选好“领头雁”。着眼明年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筹划推行“两推一选”办法,在有条件的村(居)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实现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返乡企业家、退伍军人进入村(居)两委班子,优化班子结构。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选拔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青年210名充实村干部后备队伍,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二是强化综合素质,育好“领头雁”。采取上级补、地方筹的方式,投入资金50余万元,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村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在此基础上,采取集中学习、外出取经等办法,抓好村干部任职资格、岗位素质、群众工作、致富带富等4项培训工作。今年以来,全区先后分批轮训村干部857人次,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三是健全保障机制,用好“领头雁”。强化党内关怀,推行 “一定三有”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每月由区财政统一发放800元工资,并积极探索为村主干办理社保、医保和养老保险,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每半年和年终对村干部进行百分考核和述职测评,把考核和测评结果与村干部待遇保障挂钩,激发村干部创先争优的内动力。

实施“创业致富”工程,着力拓宽增收渠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抓好党员创业、党员带富、党内帮扶等工作中创先争优。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让党员有一技之长。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田间课堂”、“流动党校”等载体,组织农村党员参加创业、就业培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普及先进实用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农村党员科技骨干。目前,全区有1900多名农村党员通过培训学习掌握1门以上致富技能,有1560名农村党员实现创业就业。另一方面,成立帮扶协会,帮助党员创业发展。率先在西天尾镇、黄石镇试点成立党员帮扶协会,通过贴息贷款等措施协调解决创业资金,筹集党员互助基金500万元,扶持有发展愿望和致富门路的党员,并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技人员结对帮扶创业党员,在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提供跟踪服务。目前,全区结成帮扶对子1105对,有390名党员受惠于此基金成功创业就业,辐射带动3000余名群众脱贫致富。

实施“便民为民”工程,着力聚民心促和谐。着力构建区、镇(街)、片区、村(居)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创新便民为民服务举措,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察民忧、顺民意、惠民生”中创先争优。一是办好群众“家务事”。推行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便民服务机制,12名驻村干部与35名选调生、选聘生带头当好政策法规宣讲员、生产经营技术员和为民办事勤务员,为群众提供家政辅导、纠纷调解等便利服务,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可办好“家务事”,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今年以来,各村村干部接待群众3万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2万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16起。二是疏通党群干群“堵心事”。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将政策宣讲、意见征求、受访接访的“窗口”前移到群众门口,以实际行动保民生、促和谐,实现党群干群“零距离”。黄石镇干部张剑山一个月内不分昼夜跑遍全镇34个村,做通涉迁群众的思想工作,融洽干群关系,有力保障重点项目征地工作。三是化解基层“琐碎事”。推行“一站代理、一次办成、全程跟踪”服务模式,在6个镇街探索建立15个“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并引入“党员领责践诺制”、“党群议事会”等做法,有效破解基层管理工作中的杂、乱、多、繁、急等突出问题。目前,全区15个“一站式”服务中心已先后受理咨询求助电话上千个,为群众代办证照申请、医保低保申办、户口迁移等琐碎事项2000余件。


责任编辑:陈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