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专题 >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 基层亲历> 正文

海峡导报 吴鹏波:一次历练,一笔财富

www.hyyz888.com 2011-12-22 11:29 来源:东南网我来说两句

用双脚走出新闻

下基层,苦是肯定的。转作风,就是要摒弃在城市里养成的娇气和惰性,用双脚走出让大家认可的新闻,也是新闻人所需要锻炼的意志品质。

龙岩多山,交通不发达,采访条件不能和大都市的厦门相比。以前,出去采访,几乎都有采访车接送,非常便利;但到了龙岩,这样便利的条件没有了,出去采访只能搭客车,甚至是摩托车,进山全靠两只脚。

龙岩到下面的武平、长汀等地采访,光坐客车的时间就要耗去半天,往往为了一条稿件,早上六七点爬起来,到了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到站里,还好马不停蹄地赶稿。龙岩本地一位党报的记者感叹:“都市报的记者都是‘铁人’,跑不死。”

龙岩上杭下都乡豪康村,旁边的棉花滩水库限制网箱养鱼,村民们转产困难,每天只能靠打麻将度日。导报记者深入这个距离上杭县还有五十公里的小村采访,乘坐了几种交通工具。从龙岩坐大巴到上杭,花15元搭乘一辆拉货的卡车来到下都乡;再乘坐摩托车来到棉花滩水库。早上8点从龙岩出发,到达采访地点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

为了了解上杭居民的生活状态,导报记者在上杭采访了三天。三天时间里,导报记者顶着烈日,冒着高温,下村庄,逛街道,跑部门。中暑了,一瓶藿香正气水解决问题,几经努力,一篇扎实可读的稿件呈现在读者面前。

导报在龙岩驻站后,龙岩的街头,多了导报记者骑摩托车采访的身影。虽然有点累,也危险,但兄弟们自嘲:“拉风啊!”

转作风,是一种态度,甚至关乎到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一名记者,只有亲临现场,深入调查,才能写出有深度,有说服力的文章。

用群众话说群众事

改文风,改的不仅仅是文体和语言,更要学会使用人民群众清新朴实、生动鲜活、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用群众话说群众事。改文风,也是思想作风的改变,是对自身所处位置的重新定位。记者如果能用普通百姓的视角观察问题,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阐述观点,就能真实的传播民情、民意、民声。

记者其实就是一个记录者,一个翻译者。记者写出来的东西,不能是一些枯燥无味的八股,也不能是一些浮夸空洞的口号,要真正懂得老百姓的语言,就要深入到他们当中去,去接触,去感受,学习群众语言、熟悉群众语言、运用群众语言,这样才能真实反映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安危冷暖。

《咱龙岩人有“幸福密码”》这篇文章,报道的是龙岩的民生工程,说的是龙岩的新农保、工伤保险和三农综合保险,三年要实现三个全覆盖的事情。这篇稿件,导报记者没有刻板生硬地列举政府部门的数据,施行措施,而是深入到农村去,调查出一个个详细的案例,用这些受益老百姓自己的话,告诉大家龙岩人的“幸福密码”是什么。文章见报后,反响不错,因为我们记者用百姓自己的话,拉近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因为这些话,百姓听得明白,听得进去。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