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 题:取消高考加分、打击高考移民、稳推高考改革——聚焦关于高考的三大“网络话题”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曹志恒、马姝瑞、周蕊
2011年高考来临了。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数以千万计的学子通过高考“鱼越龙门”,“高考”始终是中国百姓牵挂的话题。如今,高考加分、高考移民、高考作弊等关于高考公平和公正的话题在网络上持续升温,而随着南方科技大学“私募”的45名学生公开表示不参加今年高考,教育主管部门也再次面临着有关高考改革的网络追问。
【聚焦一】高考加分趋“功利化” 是否应该取消?
“裸分状元”还是“加分状元”的争论一直是高考后的热门争议话题,一些省市相当一部分的高考状元靠加分“夺魁”,加剧了人们对高考之公平性的质疑。
据了解,高考加分政策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前者是指考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由此获得加分的机会;后者是指考生的自然属性和国家相关照顾政策下的加分,如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加分。
2010年底,教育部等四部门出台高考加分“新政”,对高考加分项目作出规范调整。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体育特长生加分条件也被规范,北京、吉林等地也在尝试调整高考加分的政策。高考加分项目减少、分值降低已成定局。
(网言网语)在腾讯论坛中,是否取消高考加分的话题引来了24500多名网友的关注,发表评论4100多条。腾讯烟台网友“在水一方”说,高考加分是社会不公平的表现,应坚决取消,加分政策被某些权势者利用,让人们谈加分而色变,失去了以加分促进高考公平的初衷,只能让教育公平变成一纸空文。
网易网友“王石川”说:随着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加分人数不是也应该大幅度缩减,不合理加分政策应该及时清理。
(记者观察)近年来,高考加分乱象引起各界关注。地方政府在教育部的加分项目基础上,又设计了名目繁多的加分项目。一方面,由于加分制度设计不严,一些政策在地方成为权钱交易的通道。另一方面,这些“项目”本身也成为学生、家长在高考正式科目之外的“负担”。
教育部指出,规范和调整高考加分以当前社会关注度高、问题较为突出的项目作为突破口,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项调整、两项规范。两项调整是调整奥赛和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调整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两项规范是要求各省(区、市)系统清理高考加分项目,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加分资格或身份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