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专题>文明上网>相关评论> 正文
人民时评:网络,虚拟与现实究竟有多远?
www.hyyz888.com 2010-09-16 17:54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数字化虚拟、姓名惯用昵称、地址仅是一组IP数字、真实身份变得模糊……互连网相对宽松的环境、彼此身份具有神秘感,令很多网虫感觉轻松随意、网上冲浪时游刃有余。在一些人看来,网络好似“自由世界”,可以尽情宣泄释放,无需考虑现实中的“条条框框”。

不可否认,网络的低门槛、宽松氛围确实成为其普及发展的催化剂,人们也因此获得了许多便利与实惠。然而,凡事都具有两面性,过于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却可能走向另一极端。比如,有的人在平日里遵章守纪,谦恭懂礼,可在网络上,却渐渐自觉不自觉地减少了自我约束意识与克制力。在“没人管、咱匿名、爱谁谁”心态下,个别人甚至俨然变成“另外一个人”――在网上动不动就对“看不顺眼”的人或事破口大骂、发泄攻击;自重与道德意识下降,异性间随意打情骂俏或不断挑逗骚扰;打着“自由”旗号,出现各类奇谈怪论,大有颠覆现有道德观与价值观之势。更有甚者,蠢蠢欲动,把网络当作新型掩护,干不法勾当,等等。网络上这一系列现象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种争论异议更是不断。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有一种很具影响力的观点:网络是虚拟的,蕴涵“草根文化”,能够抒发现实中无法释怀的压力,也能表达各种超前的先锋观点,因而应尽可能保持其高度的自由与独立性,少设甚至不设界限约束,营造一个虚拟的“独立空间”。由此,面对一些管理措施,某些人并不积极,或多或少怀有抵触情绪,喜欢以保护隐私、个人自由等来理论一番。

客观地说,上述看法与认识有其合理的一面。网络以其宽松的特性的确反映、缓解了一部分现实矛盾与社会压力。然而,“海市蜃楼”终将散去,人们无法也不可能生活在虚拟当中。而虚拟与现实也必然存在一系列的道德与价值交汇点,二者的思维、发展不可能“各自为政”。否则,虚拟与现实差距过大、网络法规与约束过于滞后、现实与虚拟间频繁转换,不仅会导致一些人难以平衡的心理与行为落差,更会给现实社会的规范、管理带来一系列的矛盾与问题。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