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抵抗中的抵抗
九一八之前,张学良驻节北平;东北像样的正规军只剩下驻在奉天的王以哲的一个第七旅,此外虽还有十一二万兵,都驻在边远地方,且装备也够不上与日军作敌,因此日军才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就控制第七旅,接着大举出兵,轻易就占去了整个东三省。
大好山河一夜变色,军民未曾扺抗,日军唾手而得,气焰万丈,殊不料,反抗的力量在民间积极生长。
亲历此事变的东北军陆军独立第七旅第六二○团团长王铁汉,被誉为打响抗战第一枪的人。18日夜枪炮声大作,他马上叫接六二一团电话,已无人接听,复问第六一九团张团长也不在营。至十一时将过,才得知第六一九、第六二一两团已分别向东山嘴子撤退。他在未奉到命令之前,不能自由行动,只有就营房及已有的简单工事,作战斗准备。到十二时,接到旅长由城内来电话指示:“不抵抗,等候交涉。”此后即失去连络。他事后回忆,当时认为“等候”不等于“挨打”,敌人向他所在团营房进攻时,他决心还击。这时,荣臻电话指示他说:“那么,你就撤出营房,否则,你要负一切责任”,说完电话也告中断。正在准备撤退的时候,敌人步兵四百余,已向中国兵营第二营开始攻击,王铁汉立即下令还击,毙伤敌人四十余名。就在敌人攻击顿挫之际,忍痛撤出北大营,这是十九日凌晨五时。该团士兵伤亡十九人。次日,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公布“日军死伤一百二十余名”,乃是为了扩大事端的反宣传。
日本军阀忽略了东北的民间强悍的社会力量。事变后不久,东北各处便冒出多种抗日团体。松花江以北日军遇着的装备不足的马占山、丁超、李杜等几个旅的抵抗。接着组织义勇军较多的为吉林的王德林,他组织了抗日救国军,自任司令,孔宪荣为其副司合,在吉林打出旗帜,招兵买马,直属有十七个支队,武器除旧有短枪外,还夺得日人的野炮与轻重机枪,声势顿振……还有毕业于东北大学文学系的青年将领苗可秀,他本是一位学者,具有军事天才,毅然在东北拉起队伍,纵横驰骋,骠悍异常,屡予日军重创,直到1935年,日军辗转将其所部包围,苗可秀壮烈牺牲。
1936年起,中国共产党对东北民间各个抗战部队、团体进行整合,诸如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等等,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成为共产党领导之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敌后进行了十余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