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的优势
政治问题,往往是零和的结局,因此古代常常杀得你死我活。今天也不乏为了自己利益,争得脸红脖子粗。经济问题,把饼造大,大家可以分得更多,产生双赢的结果。因此合作才是最佳的策略。海西与台湾的合作就是最好的例子。
海西对于台商的利基点在哪?首先是对于基础建设的需求孔急,在福建设厂的水泥业者将是首要受惠者,,且陆续接获高速公路等发包订单,已实质参与当地建设工程。在占中国GDP 1.5%以上的汽车业中,台商也没缺席,中华汽车在福建转投资的东南汽车,2009年总销量超过8.5万辆,年成长达202%;轮胎大厂正新透过子公司厦门正新转投资2000万美元,计划在厦门集美区筹设一座试车场,积极扩展版图。
台湾的科技实力,也是福建省亟欲拉拢的目标。鸿海投资的厦门光电园区,未来计划与高雄软体园区连结,并成立转运中心,旗下的群创也配合母公司政策,在厦门的投资将倍增至1亿美元,挑战面板双虎的地位。2009年8月初赴海西经济区参访的台“经济部”官员也表示,台湾的LED照明、无线网路与车载资通讯等3大产业,可与大陆业者合作发展,尤其LED是两岸推动节能政策的核心产业,无线网路也是福建打造“无线城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未来想像空间很大。
台湾金融业在海西具有发展潜力
金流往来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福建省也加速成为两岸金融合作的前置平台。今天长三角的上海与珠三角的香港都是金融中心,介于地理位置中间的海西,可以发展成另外一个金融中心。由于海西经济区肩负振兴当地经济及对台工作的使命,未来对岸当局来台寻求合作的态度将十分积极;而台资金融业具备提供金流及政策指标的要件,先行试点的可能性高。
迄至2009年底,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中国设立了33家外商独资银行、2家合资银行、2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71家分行,有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4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29家代表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49家、外资法人银行32家,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外资银行机构数量54家。台湾金融业要进入中国市场,似乎已经太迟。然而根据统计,大陆每十万人拥有1.33家银行分行,远低于台湾的21.3家,更低于美国的30.86家或德国的49.41家,显示大陆银行或金融业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在众多的外资金融机构中,多数集中于上海。截至2009年底,在上海开业的外资法人银行有19家,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数的57.6%;资产部份,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资产总额的57%,盈利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盈利总额的71%。2008年,上海的外资金融机构共有395家,占了外资金融机构的八成以上,竞争十分激烈。相形之下,福建省迄今仅有19家外资银行机构,其中法人机构2家、分行12家,下设同城支行11家;现有外资银行代表处7家。易言之,和上海相较,福建省的金融业尚在起步阶段,台资企业若进入福建经营,既具有竞争上的优势,又没有类似上海的激烈竞争压力,可说是不错的起跑选择。
除了银行业以外,证券和保险业在福建省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截至2009年底,福建省目前仅有三家法人证券公司、111家证券营业部。全年实现交易量37,369.85亿元,较交易最为活跃的2007年还多出4,5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A股成交30,993.97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08.10%。股基交易量占全国3.01%的市场份额,福建在全国的市场份额再创新高,部均交易量在全国36辖区中,位列第六。
在保险业方面,迄2008年底,福建全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40家,其中产险19家、寿险21家。2008年的保费收入为272.3亿元人民币,较前一年成长11.69%。其中产险保费收入72.7亿元,人身保险收入175.4亿元。国内目前已有国泰金和台寿保在福建设立寿险子公司,富邦金也已在厦门设立银行,统一证也在福建设立办事处,将是金融MOU签订后的先得利益者。尤其和北京、上海等地相比,海西经济区的保险市场发展度仍低,市场竞争也没那么激烈,台湾保险业挟着多年的发展经验,未来发展空间不容忽视。
目前,福建省正在大力发展各种产业。以制造业而言,其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包括:(1)电子信息业,(2)汽车制造业,(3)石油化工业,(4)高新技术产业。这些耗用大量资金的产业将产生对金融业大量的服务需求,值得台湾金融业适时切入、争取商机。
- 2010-05-06布局海西 富邦金控签署五项合作意向书
- 2010-05-06海西效应显现 福建企业“钱进”台湾
- 2010-05-06闽台“五缘”促先行先试 海西发展助两岸双赢
- 2010-04-23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着力打造海西大果园示范基地
- 2010-04-20台湾玉山银行欲抢ECFA商机 海西为主要考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