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民族歌舞
贵州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传统音乐舞蹈丰富多彩。
苗族的歌曲可分为飞歌、游方歌、风俗歌、叙事歌、祭祀歌等几种。“飞歌”是苗族音乐中颇富特色的体裁,多在山岗林野和田间地头演唱,特点是音调高昂,气势雄浑,节奏舒广自由,旋律起伏大。飞歌题材内容极为广泛,堪称苗族歌唱艺术的瑰宝。苗族芦笙舞是一种流行最广最具有特色的舞蹈形式,多在节日中表演,以集体舞为主。台江反排木鼓舞的动作热情奔放,被誉为“东方迪斯科”。丹寨的“锦鸡舞”也很有特点,整个舞蹈就犹如锦鸡觅食,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侗族民歌有大歌、小歌、礼俗歌和叙事歌几种。侗族大歌是歌队集体演唱的歌,其主要旋律在低音声部,高音声部由歌头的加花变化而成。大歌的结构严谨,有较为固定的曲式。大歌的种类很多,多声部无伴奏大歌是侗族最具有特色的音乐形式,曾多次出国表演,蜚声海外。其余还有山歌、玩山歌、边河歌、好事歌(酒歌)、伴嫁歌等等。侗族舞蹈有“多耶”、芦笙舞、舞龙、舞狮等。
水族民歌主要有双歌、单歌、调词、“诘俄呀”。双歌分敬酒、祝贺、叙事性双歌和寓言性双歌。前一类双歌演唱时一般是唱一首,和一首,歌首有两句固定的起歌和声,歌尾也有两句颂扬性的衬和。演唱开始时,演唱者举杯或持筷在席上晃一晃,周围的人们就不约而同地起歌和声,歌的主体部分唱完时,众人又默契地唱起衬和帮腔。单歌的每首歌词能独立存在,表达一个独立的意思。水族舞蹈主要有铜鼓舞、斗角舞等。
仡佬族歌曲主要有山歌、情歌、酒歌、婚俗歌、祭祀歌等。山歌节奏明快。情歌旋律婉转优美。酒歌节奏和旋律单纯古朴。婚俗歌、旋律流畅。祭祀歌是在逢年过节祭祀祖先时演唱,其曲调可以说是口语语音的夸张性延伸,朗诵性比较强。仡佬族舞蹈有踩堂舞、酒礼舞、龙灯舞和狮舞等。踩堂舞是丧礼期间在停放灵柩的堂屋中表演。酒礼舞在婚礼上表演。
土家族歌曲有山歌、打闹歌、风俗歌、祭祀歌、哭嫁歌、劳动歌、“溜子乐”等。山歌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打闹歌旋律热情高亢、质朴自由,高音、长音较多,曲调悠长宽广。劳动号子和“溜子乐”是土家族音乐中具有浓厚特色的音乐形式。劳动号子有多声结构特点。一种是一领众和的二声部机构,一种是加副领唱、双领众的三声部结构。后者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对比式复调织体,是我国民间合唱中比较有特色的复调音乐。土家族舞蹈最著名的是摆手舞。表演时,由一善舞者带领众舞者围成圆圈,边走边舞。圆圈中央由一人负责鸣锣击鼓,起指挥和伴奏的作用。舞姿矫健、粗犷、豪放。
彝族民歌有以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为内容的“曲谷”,用汉语演唱的歌曲“霎叉”(汉歌)、婚事歌、丧事歌、叙事歌、“毕摩”歌以及儿歌等。“曲谷”的演唱形式以独唱、对唱为主,也有齐唱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女声多用假声,男声多用真嗓。“霎叉”的歌词主要为汉语,歌词结构和韵律特点均与贵州汉族山歌一样。彝族舞蹈有在婚礼期间表演的“阿妹凯”(姐妹歌舞)、丧礼期间表演的“啃合贝”(也称“铃铛舞”或“跳脚”),反映生产劳动的“撒荞舞”、“栽小麦”以及节日舞“钻龙门”等。
布依族民歌可分为布依语民歌和汉语民歌两种。根据内容和演唱场合,可分为情歌、生产劳动歌和风俗歌等。布依族的舞蹈有模拟鸟类和兽类为主要特征的鸟兽舞,又在祭祀仪式上表演驱邪逐魔、祈福禳灾的祭祀舞,还有表现生产、生活、斗争以及风俗等的民俗舞等等。
瑶族舞蹈主要有猴鼓舞、打猎舞和长鼓舞等。猴鼓舞瑶语称“久格朗”,在丧礼上表演。届时,场中央竖一齐肩高的大木鼓,场地一侧悬挂几面铜鼓。表演者模仿猴的动作不停的跳跃击木鼓。同时,一些人轮流上场敲打铜鼓助兴,其节奏与舞姿相合。打猎舞瑶语称“孰久”,也是在丧礼上表演,有打熊舞,打猴舞,打山羊舞、打野猪舞等,表现的是打猎场面。长鼓舞是一种喜庆舞蹈,主要表现生产劳动和制造木鼓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