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四中董慧雯:竹歧水文站 坚实的堡垒
福州四中高一(5)班董慧雯:竹歧水文站——坚实的堡垒 2月5日早晨,竹歧水文站,此次我们福州四中五个小记者的目的地。在此之前,我们对水文站都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提到抗洪防汛时,才会对它有个初步印象。从1日开始,就开始期待。一面,是对碧波荡漾,悠悠江水的无边想像。另一面是对水文站工作内容的好奇。充满着无数惊喜的奇异旅程就这样开始了。
刚到竹歧水文站的办公楼,林强站长就和我们在会议室先开了个小会。向我们大致介绍了竹歧水文站的一些情况。林强站长说:“水文站工作,就像是一个公益事业。防汛、抗旱、水生态保护、修护,几乎每一项,都和人民息息相关。” 而近几年水文站的发展,不仅是从1998年以前那个破烂而且基础设施落后的小房子,变成了如今设施健全的一栋完整的办公楼,还包括对于探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如从美国进口利用多普勒效应的水流观测器ADCP。从每一个方面多可以看出国家近几年对,水文工作的重视和资金投入。
而竹歧水文站,作为闽江干流入海口的控制站,更起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福州水资源丰沛,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500毫米。这样,竹歧水文站及时对水位等数据的监测,便成了每年媒体关注的焦点。
后来林强站长很热情地带我们去坐了水文站的船,真实地感受怎样去测水流量。这让我们五个人可高兴坏了。站在船上,望着这宽阔的湖面。一阵阵冰凉的江风,让人更加地近距离感受到这条冰心先生曾无数次赞美的江水。
听竹歧水文站的其他负责人说,他们每一次监测水流量、水位的时间都长达两至三小时。因为两小时前和两小时后的水位,会十分不一样。而平常测水位,是不分时候的,不管是冰冷的夜晚,还是酷热的正午。我想,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因为当我站在江水的中央,我已经感受到了那刺骨的寒冷,更别说福州有更低气温的时候。
相关新闻
- 2010-02-05“千名小记者海西行”走进福州海关
- 2010-02-05“千名小记者海西行”走进网龙:感受神奇的网络空间
- 2010-02-05“千名小记者海西行”走进福建电网
- 2010-02-05"千名小记者海西行":走进海洋渔业厅探索奥秘
- 2010-02-03记2010年“千名小记者海西行”福州采访活动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