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专题>海峡西岸经济区全记录>中央媒体看海西> 正文
科技日报:吹响加快农业现代化“集结号”
——来自福建法人科技特派员的调查报告
——来自福建法人科技特派员的调查报告
“技术输血”,更为“自我造血”
放弃年薪30万元的职位,刘兆辉从上海返乡,一头扎进建瓯市玉山镇长布村的果园,打造翠冠梨品牌。
在上海滩摸爬滚打多年,刘兆辉练就的胆识在迅速显现:注册“惠津”牌商标,申报绿色食品标志,组织惠津翠冠梨开发研究所,把翠冠梨远销俄罗斯……但他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如何科学修剪、施肥,保证梨树丰产、稳产?如何贮备更新换代品种,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刘兆辉的思路与福建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们发生着碰撞。
刚开始,不少村民对刘兆辉创办的福建省首家农民研究所——惠津翠冠梨开发研究所语带不屑。
今年年初,村里发生严重霜冻,蜜蜂授粉能力大为下降,研究所的成员们,按所里要求进行人工授粉。
当时,村里一位老汉说,种了这么多年的梨,没见过这么授粉的,便自顾做自己的。但他很快后悔了——同样大小的地,自家兄弟按要求做的收入是3万多元,而自己才8000多元,“肠子都悔青了”。
随之,研究所在村里名声大振,带动当地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
研究所聘请省农科院果树所黄新忠、蔡盛华等专家为技术顾问,在他们指导下,进行生态果园建设和绿色有机水果开发:引进台湾“开心矮化整形修剪技术”,使产量有望提高50%;养鹅除草、种植平托花生等培肥地力,形成果—草—牧(沼)生态循环模式;与省农科院联合申报项目,统一管理、培训、销售,力争让惠津翠冠梨登上各大超市的货架。
省科技厅农业处处长郭运孝认为,通过扶持、壮大民营研究所,协作进行项目试验、示范、推广,改变了以前单一的“技术输血”形式,增强了民营研究所的“自我造血”功能,有利于培养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关新闻
- 2009-11-30人民日报:福建整合三大港口
- 2009-11-05工人日报:海西战略扬帆破浪
- 2009-11-05经济日报:构建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林业产业升级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