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新时代海西精神> 精神弘扬 > 正文
屡创“奇迹”的码头机修工
www.hyyz888.com 2009-11-15 10:0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学习就是一种习惯

好学,是黄景图不断成长的不二法门。

2000年,一次偶然机会,黄景图结识了华侨大学机电系的王少雄教授。“王教授认为我有成长潜力,就主动提出帮我联系到华侨大学机电系旁听。”

来之不易的机会,黄景图牢牢把握住了。持续半年多的学习,“机电系的主要专业课基本全听了一遍。”理论进修后,王教授又对他提出了新要求,理论的积淀,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才能获得真正提升。于是,黄景图走进了聚祥(厦门)淀粉有限公司,研发了那两条至今仍令其骄傲的生产线。“到聚祥后,用一个月时间学完了公司所有的工程资料。”那时的“疯狂”,黄景图记忆犹新。

在黄景图眼中,学习从来就不应该是刻意的,而是一种习惯;学习更不应该带着功利性,而是生活中最基本的要素。“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知识,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一天不学习。”

2004年,黄景图决定自考大专,并选择自动化控制专业。“掌握的知识越来越跟不上工作的实际了,需要再提升一个档次。”当时,周围朋友劝黄景图,这个专业难学,不太好考。可黄景图不为所动,“自考绝对不是为了一个简单的大专文凭,学到东西才是关键。”

16门理论课、6门实践课,黄景图沉下心来一门一门考。去年、前年,因为工作太忙,黄景图耽误了两年时间。即使这样,“6门实践课今年3月全部通过了,16门理论课中已经通过了15门。”

今年5月,经过厦门大学的系统培训,黄景图又顺利通过了高级技师的考试,成为全公司至今唯一的高级技师。

任劳任怨屡创“奇迹”

码头设备不断更新,黄景图常常第一时间对设备的基本构造和技术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掌握规律。“设备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挖掘不到的潜力,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黄景图说。

一个“活”字,被黄景图演绎到了极致。

前两年,码头公司陆续从深圳租来6台龙门吊。这些用了10多年的芬兰进口设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电子元件老化,电路板经常出问题。“设备的电路板采购很不容易。”李光秾说,“周期长,要45天到60天;价格贵,一块就要1.5万元。”

黄景图承担了组装电路板的任务。挨个测试元件,然后组装调试,仅用了两三天,第一块电路板就组装了出来。“所有费用才600多块钱。”

去年下半年,2005年从法国进口的放射性检测仪突然坏了。公司从北京请来厂方代表检查,答复是或者从法国重新进口,或者将检测仪寄到法国维修。这一折腾,要两个月,费用高达22.5万元。

李光秾建议,能不能试着自己修?任务再一次落到了黄景图肩上。前后一个星期,用了不到2000元,检测仪就恢复了工作,且至今完好无损。

别的部门逐渐“瞄”上了黄景图。去年底,安全技术部电动巡逻车的直流调速器进水损坏,厂家报价4500元。安全技术部找到黄景图,他连续加班5个晚上,逐一排查故障,只花了1/3的钱就修好了。

这些“奇迹”,没人数得过来。公司粗略统计过,黄景图维修机械设备,直接省下的经费近百万元。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