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没有《福建日报》就没有我”,但我可以肯定:如果没有《福建日报》,就绝不会有今天的我。
《福建日报》创刊60周年了,我与她结缘是在1992年12月,那时我读了三版上的一些“读者来信”,觉得这份报纸确实是广大教师和读者的知心朋友,她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反映广大师生和各界人士的呼声,加上报社的工作人员诚、敬、勤、朴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使我觉得她实在是可亲可敬的。于是,也试着写了一篇小文,往《福建日报》斗胆一寄,只是不敢有太高的奢望。不料,在1993年1月20日的《福建日报》“科教园地”版上,在一篇题为《从“南风效应”想到的》的文章下面,我见到了自己的名字。这篇文章虽然只有八百多字,但她带给我的欣喜之情如今仍然回味无穷。记得那正是我写作投稿屡屡碰壁的时候,退稿信常像疾病诊断书一样捏在我的手里。《福建日报》上出现我的名字,这是另一种诊断结果,诊断内容无疑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诊断我健康、新鲜、具有生存价值。
于是后来我真的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了。十几年来,我在《福建日报》编辑部各位编辑老师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下,先后在《福建日报》“科教园地”、“读者来信”、“潮声”、“政文”和“旅游读书”等版面上发表了15篇文章。既有《莫用劳动来惩罚孩子》的“读者建议”,也有《“班门弄斧”值得提倡》的言论,还有《情系旧书》等随笔,更多的是有关教育教学的言论文章。此外,我还有300多篇拙作在《厦门日报》、《光明日报》、《半月谈》、《法制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这里边有《福建日报》天长日久的熏陶。
父母给了我生命,《福建日报》却给我生命注满了不断成长、更加成熟的活力。十几年来,我由一个青年教师逐渐成为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学特级教师、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厦门市政协委员。每当我从领导手里接过获奖证书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福建日报》,“军功章里也有你的一半”——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值此《福建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我怎能不饮水思源!
- 2009-11-09首届全球妈祖文化征文摄影大赛评选揭晓
- 2009-10-28“我为海西献良策” 征文活动圆满结束
- 2009-10-28首届全球妈祖文化征文大赛评选揭晓
- 2009-10-28“我为海西献良策”征文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