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升级集聚创新
民营经济的强劲发展,得益于近年来全省上下形成的良好政策环境。
2005年,时任省长卢展工提出,福建要着重抓好“三个提升”,促进民营经济更充分地发展。一要提升地位;二要提升比重;三要提升水平。
2005年1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
2006年,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把提升民营经济放在突出位置,吸引、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为民营经济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5月,我省又出台《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拓宽民间投资领域,简化民间投资的行政审批,进一步提振了民间投资的信心,成为推动今年以来民营经济逆势上扬的一大动力。
在众多“利好”的助推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民营企业,开始把目光瞄向新兴产业,企业的产品结构从低档次、松散型逐步向系列化、集群化方向转变。
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满天星星、不见月亮”,曾经是民营经济的真实写照;如今,我省民营经济已渐成品牌纵横之势。据统计,在我省的中国名牌企业中,民营成分高达87%,其中民营企业发达的泉州,获得中国名牌的产品数占全省的46%。在晋江,如今汇聚了6000多家企业,获得了“中国鞋都”、“中国伞都”等称号。前不久,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运动服装分会在安踏公司成立,天守企业还承担了《运动鞋用聚氨酯合成革》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同时,自主创新正成为民营企业的自觉行动。一些企业已建立研发中心甚至博士后工作站。许多民营企业致力于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泉州海天轻纺集团采用亚洲最先进的工艺,将废弃的塑料瓶变成衣服的面料;特步(中国)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开发出了国际领先的、能让鞋子除臭的纳米银抗菌技术……
可以说,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基地化、集群化,已成为福建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新格局。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综合实力较强的民营大企业大集团,一批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民营经济正朝着增长方式集约、产权结构多元、产业组织合理、管理制度科学的方向快速发展。今年1-8月,全省民营工业增加值1634.87亿元,增长10.8%,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为76.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
- 2009-11-04让新时代海西精神成为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 2009-11-03福州:打造海西宜居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