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日报创刊60周年> 互动故事 > 正文
张锋育:福建日报,我人生的风向标
www.hyyz888.com 2009-10-28 16:15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我家的书橱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十几本新闻类的荣誉证书和3大本厚厚的剪报本。每当我看到它们时,总觉得有一股力量在心中涌动,时时刻刻激发自己用手中的笔去关注社会的变革,捕捉最新的发现,记述正在发生的历史。《福建日报》就如同一个人生的风向标,指引着我人生角色的多次转变,也伴我度过了多少个甘于寂寞、勤于笔耕的日日夜夜。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看《福建日报》,一有空就会到学校的图书馆去看报,了解一下八闽大地的发展变迁。每当读到报上精美的文章时,作为一名学历史的文科生,我常常会萌发这样一种想法: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把笔下的文字转化为报上的铅字,那该多好啊!说实话,那时既不懂得寄给哪位编辑,也不知道投向哪个栏目,写了不少文章都因质量不行而石沉大海,但我并没有放弃追求。2000年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地处有着“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和“将军之乡”、“建筑之乡”等诸多美誉的上杭县才溪镇的中学任教。历史的辉煌与现代的进步,构成了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感性的素材源源不断地激发我新的创作热情,我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继续向报社投稿。由于对新闻写作的执着,也让我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很快就由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年轻的学校团委书记、办公室副主任、工会副主席等。2006年10月,又承蒙县委宣传部领导的厚爱,我被借调到上杭县委报道组专职从事新闻工作。记得刚到报道组那会儿,面对着新闻报道这样一个压力大、任务重、挑战多的全新工作,一时间还真有点不适应。但很快在领导、同事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在报社领导、编辑老师、记者们的指导下,我明白了什么是新闻的五要素、通讯和消息有什么差别、标题如何制作等知识,并学会了摄影技术。

2007年10月,为了能使自己在政治和新闻理论修养上有更多、更深刻的认识,我主动报名参加了福建日报第30期通讯员培训班。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稿件的质量才是新闻报道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将个人的稿件质量提高了,才能提高上稿的命中率,才能更好地为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鼓与呼。于是,我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新闻稿件的质量,虽然有时采访工作很辛苦,跑东跑西的,但是只要能够有好稿子从自己手中诞生,就很有成就感。一年多来,我充分利用包括周末在内的时间先后走访了教育、交通、农业、财政等四十多个部门和全县22个乡镇,并与各个单位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全程追踪他们的工作动态。比如2007年4月,我到县医保中心采访,了解到目前城镇中有一些特殊的人群,包括超过退休年龄且无城镇职工医疗保障的老年居民、在就业年龄段丧失劳动能力且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的人员、在就业年龄段无医疗保障的非从业人员和广大未成年人等,他们一旦遭遇大病,往往无力支付医疗费而成为新的困难群体,家庭经济负担较重。为此,县里专门出台政策,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将当地无医疗保障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我根据这一新闻线索,马上采写了《上杭9558位城镇居民有医保了》的消息,很快就在福建日报头版见报,并配发了编者按,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 常言道:“功夫不负有心人。”仅2007年一年,我就在《福建日报》发表了各类新闻作品62多件(幅)、好稿2篇、头题11个,被评为福建日报优秀通讯员,《上杭9558位城镇居民有医保了》一文还被评为通讯员年度好新闻二等奖。

现在,虽然我已经离开了新闻工作岗位,开始从事文秘工作,但心中却依然难以割舍那份浓浓的新闻情。特别是当社会上不少人喜欢沉迷于人世间的浮华之时,我却乐于在工作之余坐在电脑前,将心中所思所想和工作中的新鲜事通过《福建日报》这个载体来表达,充分享受着这个不平凡的兴趣爱好所带来的欢乐与成功。说实话,在我的心里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能将自己所写的优秀新闻作品结成集子。我相信,《福建日报》一定会让我圆梦的!


责任编辑:金婷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