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村位于上杭县东北部的大山之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的边缘地带,距县城80公里,离乡政府所在地蛟洋25公里,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从蛟洋到桃源村一路坑多弯急,一遇下雨道路中断,村子基本就成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适龄儿童上学得翻山越岭到蛟洋集镇,双休日回家走晚了,只能蹲在路边人家的屋檐下过夜,第二天接着赶路;村民得了病,几十公里的山路颠簸往往使病情加重甚至贻误治疗;村里的女孩子基本都嫁到了山外,而年轻小伙子谈了对象根本不敢带回家,怕姑娘被吓跑……基础设施薄弱造成村民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接受信息难、娶亲难、出路难等“六大难”,全村经济到2002年底搬迁前,人均收入仅有1100元左右,并且一半都是低收入户、贫困户、救济户。
搬迁!整体搬迁!2003年初,挂钩桃源村的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的领导和有关同志经过充分调研后,提出了这个从根本上挖掉穷根的设想,并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热烈拥护。
3年艰苦的整体搬迁随即拉开帷幕。桃源村新址确定在离蛟洋集镇中心仅800米的319国道旁。报业集团先后投入资金260多万元,完成了新村规划和建筑设计,做好了“三通一平”、村部、道路、绿化、文体设施等配套。村民们在此基础上加快了自建房进度。2005年11月29日,第一批73户搬入新村。截至目前,全村75户全部搬迁到新村,60%以上的村民盖起了新楼房。
搬迁彻底打开了制约桃源村发展的瓶颈,“六大难”不破自解,村民接受的信息多了,找工作更容易了,上学、就医条件也改善了,村民们感到生活更有奔头了。
293和305,邱庆镛对这两个数字记得非常清楚。他告诉记者,刚搬出来时,全村只有293人,目前已经是305人了,“搬迁后条件大大改善,不少以前未婚的适婚青年都娶亲生子,人口自然多了起来。”
村民黄桃妹一边带小孙子,一边向记者介绍起家里的变化:刚刚搬出来时,家里只有他们老两口和两个儿子。现在,两个儿子都找到了对象结婚,并生下两个孙子,“四口人变成八口人了”,现在一个儿子在汕头当理发师,一个儿子开店,日子过得十分红火。
今年4月底,村里连续有两个人得脑溢血,拨打120后,救护车很快就开到村里把他们送进医院,经过抢救,两人不久就都痊愈出院。“要在以前,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村民们对此感慨颇多。
邱庆镛介绍说,搬迁出来以后,村民的出路多了,目前,全村有六七十人在当地的开发区企业里上班,一部分村民到石狮、厦门、广东等地打工,还有不少村民利用老村的土地、山林发展种养业,连村里的妇女也利用空闲时间串竹凉席,每天也能增加一二十元钱的收入。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100多元,比搬迁前翻了近两番。邱庆镛说:“以前有劲没处使,现在只要肯干,赚钱的活做不完。今后,我们将继续做好劳动力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技能,通过务工进一步增加收入,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