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福建日报创刊60周年>互动故事> 正文
吉景峰:饮水思源忆当年
www.hyyz888.com 2009-08-21 20:20 来源: 福建日报网 我来说两句

一年三变进党报

1951年,我从《福建日报》的普通通讯员变成积极通讯员、骨干通讯员、特约通讯员,一年三变。记得当时我还在闽侯县委工作,一天晚上10点多,我接到《福建日报》的电话,要我采写一篇闽侯人民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的稿件,第二天用电话发稿。当时天气不算热,但我还是急出一身汗,我只回答了一句:一定完成任务。第二天我按时发稿,受到了报社的表扬,并把我捐献的20万元(旧币)的事在稿件中另加一个小标题:“本报通讯员吉景峰捐献稿费20万元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久,我收到报社通联组一封信:你积极完成报道任务,不仅是本报通讯员,而且是一位积极通讯员。

第二个变化是,当时刚分到土地的农民,兴修水利的热情很高,于是我写了一篇《水利模范叶保灿和他的快板》:“天下农民一条心,不分你村和我村,来了共产党农民把田分,修好水利把田灌,农民生活要改善。”在《福建日报》发表后受到好评。通联组来信表扬我,说现在你已经是骨干通讯员了。我问当时的县委宣传部长牛力达“积极通讯员和骨干通讯员有什么不同?”他说:“那不一样,‘积极’只说明你的态度积极,‘骨干’说明你已经成为依靠的对象了。”

第三个变化,从骨干通讯员到特约通讯员。牛力达说:“你这样勤学苦练,不用一年就可以当特约通讯员了。”我嘴里说:“不行,不行!”其实心里很想当特约通讯员,因为我喜欢牛力达的那张白底红字“特约通讯员证”。这一年秋天,我果真收到《福建日报》发给我的“特约通讯员证”。里面还有一封信,大意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你已具备了当本报特约通讯员的资格,特发给你特约通讯员证。

不久,我患胃病在福州省立医院治疗,一天通联组的邓辉政带我去见社长何若人。何若人满脸带笑地说:“我们党报特别需要像你这样的工农出生的知识分子干部,你先在基层锻炼一段时间,然后来报社工作。”何社长说的话,我牢牢记在心里。我觉得这是对我的鼓励和希望,于是我更加努力学习。

又过了三个月,1952年1月的一天,县委组织部长苏达通知我正式调入《福建日报》当记者。我当时又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能到党报工作是莫大的光荣,紧张的是文化水平低,怕完不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因此,我进了《福建日报》,就像上新闻大学一样,夜以继日地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直到1953年1月调到上海《解放日报》工作。

“后溪乡”报道惊福建

我刚当上《福建日报》通讯员时,就看到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1950年4月19日),我在学习这个决定时,心里就想,我也是和报纸刊物有关的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听党的话,坚决执行这个决定,尽一个党报通讯员的责任 。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