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厦铁路建设确定后,中央决定,调铁道兵入闽,力争用两年时间修成。1955年2月,铁道兵部队7个师浩浩荡荡地向闽赣挺进,进驻鹰厦线各主要路段。历史资料显示,集结在鹰厦线的铁道兵,最多时竟达到了12个师。
福建省委把抢建鹰厦铁路当作第一大事来抓,成立支前委员会,指定副省长梁灵光负责这项工作,动员10万民工配合10万铁道大军施工,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切实保证供应粮食、肉、菜、黄豆等。
鹰厦铁路工程修建到底有多难?时任福建省领导的叶飞曾用一句话形容:“如果说厦门海堤是移山填海,那么鹰厦铁路就是劈山开路。”全线最艰巨的工程是武夷山工段和分水岭工段。王震将军曾说:凿通武夷山是“咽喉工程”,劈开分水岭是“心脏工程”。
凿通武夷山脉之大禾山,是铁路由江西进入福建的“咽喉工程”,担任这段工程任务的是铁五师。按计划规定,隧道的掘进速度是日进2.4米,但开头日进度不到1米。“尖刀连”连长尹尚龙为此寝食不安,连续几天几夜泡在工地上。几经试验,这位当年三五九旅的炮手,终于摸索出了一种连环爆破法,日进度一下上升到5.6米,以后又达到10.8米,提前2个月完成了工程。
另一段艰巨工程,是永安与漳平交界的戴云山岭头工程段。即使有愚公移山志,用人工挖山推平,不知要挖到猴年马月。通过“诸葛亮会”,铁道兵决定采取爆破方法。爆破工程师朱忠节同苏联专家反复研究,设计出“铁道兵经验公式”,连续进行了20多次大爆破,硬是在戴云山区海拔600米的分水岭上,一举削平了几座山头,开凿出长达700米的铁路通道。
赤头山是最后一个顽固堡垒。要将其夷平,需装上244吨炸药,掀翻18万方的土石,这在当时是相当大的爆破试验。1956年4月,叶飞同王震亲自来到起爆现场观看。随着指挥员一声“起爆”令下,巨响震天,地动山摇,满天飞砂走石。硝烟散后,80米高的山头不见了,右侧的山谷却被填平了。八一电影制片厂专门拍下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壮观场面。
另一方面,鹰厦铁路的建设也离不开福建人民的支援。鹰厦铁路开建后,全省10多万民工承担了全线70%以上的路基土石方工程运输任务。此外,还有一批批热血青年志愿筑路队先后开赴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