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名建设者把生命留在海堤
厦门铁路海堤的建设,更是艰难。“没有一台起重机,没有一辆机械运输车,头顶,国民党的飞机连续轰炸,1万多名铁道兵和志愿者参加修建,其中有160多名建设者将生命永远留在了海堤上。”方腾说。
海浪“吃石”,成为海堤修建的最大难题。刚抛下的巨石,就被凶猛海浪狠狠“吞”掉。大家想出“条石插砌”法,在抛下的巨石缝隙里插入坚固条石,再在各条石间抛入石块,终于成功抵御住风浪对海堤的冲击。
1956年6月,厦门铁路海堤合龙。没过多久,12级台风袭击厦门,把刚合龙的石堤冲开大缺口。100多米的缺口,流速达到每秒近10立方米,刚抛下的石头一会就没影。最后,建设者们创造出“竹笼捆石快速抛撒法”,把巨石用韧性十足的竹子捆绑,在缺口两边同时快速抛石,制服了急流,又一次完成合龙。
50年间,鹰厦线历经多次改造提速
50年间,鹰厦铁路历经多次电气化改造和提速。
鹰厦铁路初建为战备线,线路技术标准低。而且是单线,经常要换车头。当时使用的是蒸汽机车,速度非常慢,时速仅有25公里。1985年厦门火车站年发送旅客量才95万人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福建省经济的迅猛发展,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日趋突出,鹰潭口成为全国铁路有名的限制口。又因铁路途经地区多山且雨频,时有泥石流爆发造成铁路中断事故。为此,1986年鹰厦铁路正式进行电气化建设。根据国家“分期建设,分段开通,分期取得效益”的要求,整个工程分4期,至1993年12月全线电气化开通,前后历时7年4个月。实现电气化后,鹰厦线时速提高到60到80公里。
不过,受地形等条件的影响,鹰厦铁路提速的空间已不大。
鹰厦铁路建成通车后,它成为福建通往内地的主要通道。但从那时起,厦门仅有一条铁路干线的历史整整延续了近50年。直到2005年9月30日,福厦铁路厦门段开工建设。厦门开始进入大规模铁路修建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