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101
如果说政界对海西的呼应,更多是立足于两岸未来的发展,那么,产业界对海西的体会,则多是来自于自身收获的实效。
在美丽的高雄港,长荣海运的老职员黄铭先生道出了心中的无奈:“高雄这边出去的集装箱量,曾经占了厦门港总吞吐量1/3强,但现在不到10%”,这位见证了10年的厦门-高雄间试点直航的老先生,转头望了眼略显安静的港内,告诉我们,由于岛内自我限制和产业外移,真正直航的迟迟不能开通,试点直航的吞吐量在2004年达到高峰后就止步不前。相较之下,厦门港的发展却在突飞猛进,去年已经攀至全球第22位。
“高雄,曾经的世界第二,现在已被上海和深圳挤到了世界第6,也许厦门港也会很快挤上来”,他说。
与此同时,在厦门投资的台商丘昌其却完全是另一番感受。丘昌其是厦门华信预拌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投资人。“华信12年前投资厦门,海沧大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等一些厦门的重点工程,我们都参与了”,丘昌其言语中充满了自豪感。
“当初看中福建不为别的,就是有那么一股亲切感,气候差不多,大家又都说闽南话。”如今,丘昌其看到了海西带来的新一轮创业契机,又大力拓展新领域。三年前,他在同安成立了家混凝土公司。现在他又准备与厦门软件园合作,开展软件培训。“技能培训是目前岛内十分活跃的市场,厦门缺乏这方面人才,这是很大的市场,我在厦门的第三家公司已经注册了。”他说。
同样敏锐地捕捉到海西商机的,还有台湾中华资讯软体协会理事长王忠正,现在他正不断带着台湾企业家来到海西。祖籍龙海的他在2005年,就组织了15家台企造访了福州软件园。之后往来更加频繁,双方还两度签订闽台软件业战略合作协议。
海西是个“利基”(岛内习惯用语,指利好),年近七旬的黄博治老先生,虽然未曾到过福建,却对海西有着一股亲切感,黄是台湾机器工业同业工会理事长,他说,珠三角长三角虽然有很强的竞争力,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接近饱和,土地资源匮乏,劳力成本上升。“别人饱和,对福建来说就是个机会,而海西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连接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土地和劳力资源又有优势,有利于承接这两个区域的产业转移,这对海西是个利基,要加油哟。”他对福建充满希望。
“海西要大声喊出来”,张平沼很坚定地告诉我们。身后办公室通体玻璃外,台北101大厦(目前世界已建成楼宇中的第一高楼)仿佛就在跟前。这里是信义区,台北的豪宅区,公寓楼的价格是至少40万台币/坪(1坪为3平方米,约合人民币3.3万/平方米)。
张平沼的头衔有12项之多,其中一项是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多次来福建的他告诉记者,现在的全球经济,越来越趋向于带状经济,即相邻地区优势互补,形成区域相对独立的块状经济。“海西整合了江西、广东和浙江的部分区域,具备大区域经济的典型特征,它突破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的三极竞争,如果与海峡东岸的台湾整合成海峡经济走廊,前景无限。”
2007年11月2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