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古城文化旅游区—滨江文化长廊是潮州的核心旅游资源,也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上图为改造后的城堤南段,下图为拆迁加固前的城堤南段。(潮州日报提供)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或许因为韩愈的诗句,潮州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偏远之地。的确,连潮州人自己都说潮州是广东的“省尾国角”。然而,我们从福州出发,沈海高速一路畅通,仅5个多小时就到潮州。
潮州人爱说潮州是“古老的新城”。说古老,是因为潮州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大文豪韩愈等与这里结下了不解的渊源;说新,是因为今天拥有250万人口的潮州,是1991年才升格为地级市的。
潮州位于广东东端,和珠三角比,算是后发地区。不过,改革开放以来,潮州和自己的过去比,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潮州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2007年,潮州GDP为387.5亿元,比1991年增长7.1倍;人均GDP15256元,比1991年增长5.7倍。
漫步潮州滨江文化长廊和人民广场,古朴和现代并行。“十五”以来,潮州市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38亿元。仅近几年,城市改造就投入了10多亿元。城市建成区由升格之初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31.4平方公里。
在潮州,我们看到,陶瓷、婚纱晚礼服、不锈钢等已形成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尤其是陶瓷和婚纱晚礼服,号称潮州的两张名片。潮州有“中国瓷都”之称,去年陶瓷总产值70多亿元,日用陶瓷占广东生产件数的九成;婚纱晚礼服产量占全国一半,是全国最大的生产集聚地和出口基地。截至2007年,潮州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9家,省级以上名牌名标207项,其中中国名牌18项……
近年来,潮州人一直在寻求突破。而自觉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参与海西发展合作,正成为重大突破口。
潮州市委政研室主任陈耿之说,2006年,市委书记骆文智在接见由香港“闽潮一家亲,海峡西岸行”访问团时,表示希望促进闽潮合作,并提出一系列合作建议;2007年5月,潮州市委提出,积极参与港澳台、闽粤赣十三市、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区域合作;潮州市长汤锡坤明确提出,潮州要发挥地缘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海西,真正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发挥作用。目前,潮州市正抓紧制定加快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工作意见。
融入海西,正成为潮州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因为融入海西,潮州确立了新的角色定位,从广东的“省尾国角”变成广东东大门。潮州人认为,这一轮的发展,“事关广东融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大局”。
事实上,10多年来,尤其是海西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闽潮两地,无论是交通架构、市场建设,还是资源要素的整合,区域一体化的脚步一天比一天结实有力。
厦门,潮州人家门口的口岸
行走潮州街头,看潮州人泡功夫茶,听他们讲闽南话,得知潮州人外出坐飞机,大多把厦门当作家门口的口岸,一种亲近感油然而生。
潮州是福建进入广东的第一站,与漳州毗邻。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或许因为韩愈的诗句,潮州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偏远之地。的确,连潮州人自己都说潮州是广东的“省尾国角”。然而,我们从福州出发,沈海高速一路畅通,仅5个多小时就到潮州。
潮州人爱说潮州是“古老的新城”。说古老,是因为潮州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大文豪韩愈等与这里结下了不解的渊源;说新,是因为今天拥有250万人口的潮州,是1991年才升格为地级市的。
潮州位于广东东端,和珠三角比,算是后发地区。不过,改革开放以来,潮州和自己的过去比,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潮州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2007年,潮州GDP为387.5亿元,比1991年增长7.1倍;人均GDP15256元,比1991年增长5.7倍。
漫步潮州滨江文化长廊和人民广场,古朴和现代并行。“十五”以来,潮州市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38亿元。仅近几年,城市改造就投入了10多亿元。城市建成区由升格之初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31.4平方公里。
在潮州,我们看到,陶瓷、婚纱晚礼服、不锈钢等已形成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尤其是陶瓷和婚纱晚礼服,号称潮州的两张名片。潮州有“中国瓷都”之称,去年陶瓷总产值70多亿元,日用陶瓷占广东生产件数的九成;婚纱晚礼服产量占全国一半,是全国最大的生产集聚地和出口基地。截至2007年,潮州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9家,省级以上名牌名标207项,其中中国名牌18项……
近年来,潮州人一直在寻求突破。而自觉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参与海西发展合作,正成为重大突破口。
潮州市委政研室主任陈耿之说,2006年,市委书记骆文智在接见由香港“闽潮一家亲,海峡西岸行”访问团时,表示希望促进闽潮合作,并提出一系列合作建议;2007年5月,潮州市委提出,积极参与港澳台、闽粤赣十三市、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区域合作;潮州市长汤锡坤明确提出,潮州要发挥地缘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海西,真正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发挥作用。目前,潮州市正抓紧制定加快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工作意见。
融入海西,正成为潮州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因为融入海西,潮州确立了新的角色定位,从广东的“省尾国角”变成广东东大门。潮州人认为,这一轮的发展,“事关广东融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大局”。
事实上,10多年来,尤其是海西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闽潮两地,无论是交通架构、市场建设,还是资源要素的整合,区域一体化的脚步一天比一天结实有力。
从1995年启动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合作,交通协作一直是闽潮合作的重要议题,第6次和第9次联席会议先后通过了《关于加快闽西南、粤东、赣东南经济协作区交通(公路)建设的意见》、《推进闽粤赣十三市协作区交通发展实施意见》。海西战略提出后,突破地域限制、增进融合,成为海西20城市的共同心声,闽潮交通合作进入高潮, 2005年召开的第10次闽粤赣十三市联席会议更提出到2010年闽粤赣十三市建立5小时交通圈的构想。根据有关规划, 13个城市将加快区域内“五纵五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和连接线建设,推进区域内各港口、大流量铁路和航空港的合作建设。如今,汕汾高速公路、国道324线、丰柏线均经潮州连接福建,从闽浙边界至闽粤边界行车时间已缩至原来的1/3。据悉,“十一五”期间,福建还将修两条高速公路与广东相接。去年底开工建设的厦深铁路,同样经过潮州,届时从潮州到厦门只需1.5小时。
交通架构的紧密合作,拉近了空间距离。潮州市旅游局局长谢鸿洲说,组团进出潮州的游客大多经厦门机场,客流量每年至少几十万人次。资料显示,潮州每年出口货物约有20万个标箱,原来大部分走深圳口岸,现在则有40%走厦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