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品牌部> 全福游> 正文
相约世遗泉州,共赴人间烟火
2024-04-12 17:36:18 来源:海丝泉州文旅之声 责任编辑:陈娜

福建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泉州西北边是隔绝整个福建和中原的武夷山脉,南临东海。公元700年,唐朝将武荣州州治向东迁移,从丰州迁到晋江与洛阳江之间的陆地上,即如今泉州古城所在,形成“山—城—江—海”体系。

泉州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宋元时期,“刺桐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泉州也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泉州曾是10—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网络中高度繁荣的商贸中心之一,它作为宋元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窗口,参与海上贸易的多元族群共同创造了独特的海洋文化景观,建立了辐射东南沿海及晋江上游内陆地区的商贸网络,展现了中国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

多元宗教文化包容

“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海洋贸易交流带来了多种宗教,这些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留下大量遗迹。古城里共存的关帝庙、清净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使泉州成为多元文化融洽交汇、和平共荣的载体,享有“宗教博物馆”之誉。

闽南文化生态核心区

泉州是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是文旅部评定的全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形成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等独具特色的“五南”文化。泉州是闽南文化活态传承的核心空间,其地方传统观念、习俗的传承脉络清晰;民间信仰丰富独特。

全国著名侨乡

华侨最多的地级市

受华侨文化影响,泉州骑楼、番仔楼广泛分布,侨乡城市风貌特质突出,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长期以来,旅外乡亲热心桑梓建设,或投资办厂,或兴学育人,或捐资慈善,或引进人才,涌现出一大批贡献巨大、成就杰出的乡贤硕彦,成为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泉州与世界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晋江经验”发祥地

早在宋朝时期,泉州本土文化与外来优秀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形成了一种多元、独特、崭新的文化,也赋予了泉州一种难得的“四海一家”的气质,培养了泉州人勤劳、朴实、开拓、进取和勇猛、豪爽、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市场化为制度基础、民营经济与外向型经济互相促进为最大特色、县域经济发达为突出亮点、品牌化为突出优势,心无旁骛做实业。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总结提出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涵的“晋江经验”。

历史文化街区

泉州现有1个国家级、4个福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城南历史文化街区、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五里街历史文化街区。

世界遗产点和文物保护单位

拥有22处世界遗产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97处。其中,22处世界遗产点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

历史建筑

泉州市有历史建筑线索1.3万余处,已正式公布历史建筑1648处,涵盖骑楼、闽南红砖大厝、手巾寮、土楼、中西合璧洋楼(番仔楼)、吊脚楼、石堡等多种建筑类型。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

泉州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5个,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0个、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1个,中国传统村落48个、福建省级传统村落90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泉州现有6项世界级非遗项目和36项国家级、128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部3大类别“非遗”名录的城市;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4月18日,2024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在泉州召开,让我们相约世遗泉州,共赴人间烟火!